刘义善16岁参军,一心打鬼子,在游击队期间,他和战友们破坏铁轨,抢夺日军物资,阻断日军进程。晚年仍能回忆起作战的场景。在战斗中右臂致残的刘奎基参加了山东胶济铁路芝兰庄战斗,英勇机智的他一人活捉了17名敌人,一战成名。
破坏铁轨抢夺物资 老兵回忆战时经历
1929年,刘义善出生在益都县。他在90多岁时忆起那段烽火岁月,仍历历在目。
10多岁时,刘义善第一次见到日本侵略军进村,百姓吓得往山里跑。日本兵看到村民抬枪就射,嘻嘻哈哈,比赛看谁打得准、打得远,枪声一响,远处的人就倒下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生命说没就没了。日本兵举着枪在远处欢呼。
16岁,刘义善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他一辈子最痛快的事就是打鬼子,尤其是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八路”一起打。当时火车站日军的炮楼子里驻守的人少,沿铁路线兵力较分散。刘义善所在游击队白天探明敌据点、炮楼情况,哪里守卫少、没有探照灯,到晚上出动时,就以哪里为切口。打下一个就换一个地方,牵着日军的鼻子走,搞得日军晕头转向。一到晚上,他们或偷袭炮楼,或爬上电线杆剪断敌人的通讯线路,或破坏铁轨,阻断日军进程。
抗日游击队活跃在胶济线周边,铁路是日军的生命线。“如何破坏铁路线可是有说道的,如果只是起下铁轨,日军很快就能修好。”刘义善说,他们把枕木起下来,堆在铁轨上,泼上汽油点火烧,铁轨就会变形弯曲,日军要修好是费劲的。刘义善所在队伍破坏铁轨,抢夺日军物资,护送往来同志,在敌后为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敌军火力铺天盖地,刘义善和战友们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子弹从耳边嗖嗖飞过。他们依然一拨一拨往前冲。有一次战斗结束,刘义善发现背包被子弹打穿,包里留下了一枚子弹,这是他趴在掩体里时,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去,打进了背包。
刘奎基回忆芝兰庄战斗 活捉国民党军副团长
胶济铁路芝兰庄站与胶州搭界,以前是高密通往胶县的重要通道,1984年芝兰庄站复线开通后,老站舍遗存已经不在。胶济铁路实现客货分离,芝兰庄站成为货运线,也是海青铁路与平度的连接点,向北有高密东站、平度西站。如今,高密站的所有货运业务都转至芝兰庄站,芝兰庄火车站成为高密的铁路货场。
日占时期,芝兰庄站筑有炮楼,铁路沿线都有重兵把守。战争期间,胶济铁路是兵家必争之地,高密芝兰庄火车站也不例外。1946年7月,刘奎基参加了山东胶济铁路芝兰庄战斗。
刘奎基1927年出生于山东蓬莱,幼时随家人闯关东到了东北,在沈阳一家钟表厂当学徒,期满时,17岁的他遇上日军抓壮丁。“我们工厂被鬼子抓去五六个,我晚上跑了。”逃跑后的刘奎基扒上了火车,没能跑掉的工友则被抓到抚顺煤矿。
刘奎基昼伏夜出,一站站扒火车往山东赶,那时胶东的铁路只有一条,就是胶济铁路,胶济铁路到了蓝村站,开始向南,转向青岛。刘奎基一路打听,好歹跑回蓬莱,回家待了12天就参了军。鬼子到处都是,家乡也被鬼子占领了。
他最初入伍的蓬莱县独立营是地方部队,装备很差,一个班只有两支枪,刘奎基一直在寻找机会加入主力部队。1944年3月,刘奎基加入八路军胶东军区5旅13团。这是一支英雄部队,老团长是后来的开国上将聂凤智,解放战争时是大名鼎鼎的“济南第一团”。
刘奎基经历了许多艰苦战斗,战斗前,每人只发五颗子弹。战士想换好枪,去敌人那里缴获;想要充足的子弹,敌人那里多得是。一上战场,每个战士不瞄准不放枪,尽量做到弹无虚发,打倒一个,连滚带爬地逼到敌军身边,拿枪,摸子弹,向腰里塞手榴弹。
1944年8月发生在平度的大田战斗,刘奎基迎来主力部队首战。夜间突袭日伪军碉堡时,他奋勇越过壕沟和铁丝网,攀爬炮楼强攻。一只手拿着三颗手榴弹,一起拉开弦,扔进炮楼,爆炸声一响,随即跳进去,这是流程。没想到,他的手刚举起来,一颗子弹就射穿了右臂,他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因没条件治疗,小臂移位畸形致残。没法打枪,卫生员建议他复员回家,他不肯,“我就赖在部队里,不能打枪我还可以背手榴弹,别人背4个,我背15个、20个”。
身有残疾的刘奎基更加勇猛,在打击进犯高密的国民党54军的芝兰庄战斗中成长为战斗英雄。
1946年7月28日夜,担任六班副班长的刘奎基带着突击队,以高粱地和夜色为掩护突袭庄里敌人。因为冲得太猛,刘奎基冲进庄后和大部队失散了。“晚上9点多突击进去了,结果天亮一看,敌人都在屋里,我一个人在外头。”刘奎基毫不慌乱,丢了颗手榴弹进屋,大喊:“缴枪不杀!”还虚张声势地嚷嚷“把他们包围住了,不要叫他们跑了”。敌人不知道外面我军有多少,胆怯之下缴了枪。这时,厢房的敌人以两具尸体做掩体,架着机枪射击。刘奎基沿着墙根爬过去,一把抓住了露出门口的机枪,滚烫的枪管差点把他的手烙糊,他一把扯出这挺机枪。坚持到大部队赶到后,计点刘奎基战绩,共毙伤敌20多人,战后审查,他在院里活捉的17名敌人中有一名国民党军副团长。
刘奎基带着一条残臂作战50多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眼、腿、肺等部位先后15次负伤,是威震敌胆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