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特别报道

09版:人文潍坊

11版:胶济铁路旧事

12版:胶济铁路旧事

15版:胶济铁路旧事

天下无二坊
除了兖州是庵上

(2025年05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在安丘市石埠子镇庵上村有这么一座石坊,它高12米、宽9.35米,始建于清朝道光九年(1829年),是一座远近闻名的节孝坊。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谚语,既蕴含着节孝坊背后的故事,也是对它造型艺术、雕刻技艺的称赞。近日,记者走进安丘市石埠子镇庵上村,一睹这座节孝坊的风采,探寻背后那段令人动容的往事。
□文/图 本报记者 马宇琪
建筑岿然大气,极具视觉张力
  一走进庵上村石坊公园,一座巨大的石坊就矗立在那里,风吹日晒之下,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记者看到,节孝坊坐西朝东,采用传统四柱三间柱出头式结构,由坊座、坊身、坊顶三部分组成。坊座有四块条状基石,四角有圆雕石狮镇守,其上四根立柱笔直地撑起坊身,形成正门与两侧边门。往坊顶上看,12条垂脊各雕三只昂首龙头,三条正脊两端龙吻相衔,中央麒麟负鼎凌空欲飞,正楼匾刻有“圣旨”二字,其下两面主楼匾分别镌刻“贞顺留芳”“节动天褒”楷书大字,不论是造型还是题字都给人一种大气、岿然的视觉张力。
  石坊题跋为“旌表儒童马若愚妻王氏节孝坊”。王氏是诸城北杏村人,父亲是一位翰林。她不到20岁嫁入马家时,丈夫已病入膏肓。婚礼当日,马若愚卧病在床,王氏与公鸡拜堂成亲,直至丈夫病逝亦未圆房。此后十年,她奉节守志,以长媳的身份精心侍奉公婆,在29岁那年郁郁而终。王氏之父将此事奏报朝廷,道光帝特下圣旨,由马若愚胞弟马若拙主持建坊。
建筑“变中求统”,宛如立体画卷
  相传这座石坊由江苏扬州雕刻艺人李克勤、李克俭兄弟二人设计,率徒弟八名历时13年雕筑而成。“这座石坊既是荣耀,也是过去对女性的一种束缚。”对石坊颇有兴趣、研究多年的庵上村村民庞在富叹息道。王氏一生未踏出马家大门半步,坊上“节动天褒”“贞顺留芳”的匾额成了无声的证明。工匠在坊座基石上雕刻的变形莲花、牡丹、蝙蝠,或许正是以隐晦方式诉说着对王氏命运的同情,严苛的礼教之下抹杀的是妙龄青春。
  “这座石坊的特别之处在于‘变中求统’。”庞在富指着坊柱上的浮雕说,坊身中柱东西两面分别刻八仙过海、门神持槊,次楼匾下“六合同春”“挂印封侯”等谐音吉祥图,用镂空技法将猴子捅蜂窝、鸟笼随风转动的动态图像刻在石上。站在牌坊下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坊顶四季花鸟图与次楼匾上的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四时花卉遥相呼应,尽显匠人刀法之精妙。
  当地人喜欢称坊身四柱为“立体画卷”,庞在富介绍,中柱内侧还雕刻着“耕读渔樵图”,农夫扶犁、书生夜读、渔翁垂钓、樵夫担柴,展现清代山东乡村生活图景;次楼匾外柱牡丹、玉兰、芭蕉、绣球等花卉,与外侧风竹、雨竹形成了“风调雨顺”的隐喻。
  1992年,庵上石坊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还建立起公园,为牌坊设置了护栏,尽力守护石坊。“小时候,村里的几位长辈就将石坊背后的故事告诉了我,作为村民我想好好守护石坊,也想利用自己所了解学习的,让每一个参观石坊的人都能在此看得见历史,读得懂石坊背后那些故事。”庞在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