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特别报道

09版:人文潍坊

11版:胶济铁路旧事

12版:胶济铁路旧事

15版:胶济铁路旧事

王尽美来青州指导工作

(2025年05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尽美
  傅书堂
  王尽美为宣传革命,多次到青州,他的脚步在胶济铁路线穿梭,他的先进思想点燃了青州的革命火种。在他的具体指导下,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成立;在他的组织下,青州先于济南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成为山东最早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地区。
王尽美胶济线上留下足迹 指导青州打开局面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王尽美出身诸城贫农家庭,立志于教育救国,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上学期间,经常组织同学游行集会、发表演说。他参与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此基础上秘密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他和邓恩铭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4年12月28日,王尽美冒着严寒,连夜沿胶济铁路线东行,他宣传国民会议运动的第一站是青州城。
  在胶济铁路沿线,青州有着较深厚的革命基础。早在1922年10月,中共济南支部即派王翔千到此,以益都省立十中国文教员的身份开展革命活动。1923年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小组建立。1924年4月,在王尽美的具体指导下,青年团青州支部成立。当年8月,在团青州支部基础上成立团中央局直辖的团青州特别支部。其间,王尽美多次到这里指导工作。
  王尽美此行是进行国民会议运动宣传,组织筹建青州国民会议促成会。
  青年团青州特别支部共有10名团员,书记为王元昌,办公地点在省立十中。在团青州特别支部的组织下,从12月初着手筹备青州国民会议促成会,遇到了很大困难。
  当时学校全部放假,同志们也多半回家,青州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工作搁置,王元昌在给团中央局的报告中写道:“国民会议促成会在青州方面怕不能实现,因为我们没有团体的名义可用以去号召,以个人名义又不济事,所以就叫王振千到十中鼓动着教职员做发起人。不过青州是要看济南情势的,若济南能于近期内有国民会议促成会的举动,青州亦即能掀动起来。但是济南近来毫无声息,所以青州亦难举动。”
  1924年12月30日,王尽美到益都县商会、县教育局及各省立学校等重要机关和团体进行宣传发动,受到热烈欢迎。王尽美确定,由商会会长房春生、教育局局长张馨斋及省立十中校长扈维周等发起,组织青州国民会议促成会,1925年1月1日召开成立大会。
  在王尽美的组织下,青州先于济南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成为山东最早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地区。
  1925年1月,在王尽美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青州支部成立。王尽美随即派人深入东益火柴公司秘密接触工人,发展党团组织。同时每日派人去火车站向小车夫宣传革命道理,动员他们组织起来,并发动党团员深入到乡村各地张贴传单、讲演,演出文艺节目,启发农民群众的觉悟,并继续出版刊物《平民课》,指导工农群众运动。
  1925年3月,被派往青岛的中共青州支部的党员李春荣被推举为青岛“大康”纱厂工会负责人;4月,组织领导了4000余名工人大罢工,“隆兴”“内外棉”纱厂也相继罢工,最终取得胜利。为声援青岛工人罢工,青州党团组织领导、发动学生联合会向社会募捐,并派学生赵文秀等人将募款送往青岛,向罢工工人表示慰问支援。
  潍县国民会议促成会也是在王尽美的宣传和推动下成立的。
  有关王尽美的传记写道:“王尽美来到潍县,在坊子模范小学宣传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潍县的国民党员张兰修、郭伯民以及何凤鸣等参加了会议。其时,庄龙甲也以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济南回到潍县,与国民党县临时区分部负责人郭伯民等取得联系,共同开展召开国民会议运动。在潍县宣传召开国民会议后,王尽美又风尘仆仆地赶往青岛。”
  王尽美来往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均乘坐火车,当时济南—青岛间列车运行需要整整一天时间。
傅书堂印《共产党宣言》
传单秘密贴到火车站

  1925年的一个深夜,在高密北关曹家楼村一处民房里,傅书堂的母亲坐在月下的黑影里四处观望着。屋内窗帘将灯光遮得严严实实。深夜里不睡觉的母亲,正在为她从事地下工作的儿女站岗。她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知道儿子傅书堂、女儿傅玉真正在干的是大事,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个求解放、要翻身的穷苦百姓的事。
  1924年,经邓恩铭介绍,傅书堂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29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胶济铁路总工会呼吁社会各界支援工人斗争,并于6月14日,组织举行了1700多名工人参加的罢工游行,傅书堂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之一,也是一线总指挥。反动当局恼羞成怒,下令通缉他们及工人骨干近百人。这种形势下,傅书堂只能离开青岛。
  1925年8月初,傅书堂甩开当局的盯梢,回到高密。他利用老关系,在火车站行李房找了份差事,以此为掩护,在工友中宣传革命思想,向工人们讲述:“工人要生存,就必须抱成团体,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斗争。”夜里,傅书堂刻印出《共产党宣言》,装订成“袖珍本”,偷偷分发给信得过、有觉悟的同志,小小的册子,深受同志们欢迎。
  同志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小册子、传单都是在深夜里完成的,巡逻队整夜不定时地在街上巡查,发现谁家透出灯光,一定会敲开门搜查,如果发现这些油印资料,立马抓人。
  每天夜里,傅书堂点着小油灯刻版,妹妹傅玉真负责油印,印好后,就连同油印机一起埋到小后园里,需要散发传单和发给同志资料时,再挖出来。
  傅书堂还带领大家召开会议,地点多变,有时在庙里,有时在他家中,无论在哪,都要安排好放哨的牢靠人员。在他家里开会时,一直由傅书堂的母亲放哨。传单发出去,当局非常恐慌,挨家挨户查户口,搜查可疑人员。
  傅书堂与家人们一起,不顾个人安危印发传单,将传单秘密贴到火车站的墙上、大街的电线杆上、交通要道的建筑上,宣传中国革命的壮举,奏响了高密大地上红色革命的一曲曲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