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鲁萍
在寿光市文家街道业家官庄村,静静矗立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英勇精神的建筑——左希贤烈士故居(右图),其早在2020年6月被公布为寿光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它像一座象征着红色精神的灯塔,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风云激荡与烈士的热血传奇。
业家官庄是西跃龙河的发源地,该河有两股源流,一股在村东,一股在村西,左希贤烈士故居就位于村东源流的西侧。故居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东山外侧一层整齐的青砖,红瓦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建筑整体结构彰显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虽历经风雨,其主体建筑形制仍完整如初,在周围现代民居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庄重。
左希贤生于1911年,寿光市文家街道业家官庄村人,1935年在北平测绘学校毕业后,曾任当时的北平市市政工程局办事员,1936年因病回家,后在国民党寿光县政府建设科任职员。
在北平学习期间,左希贤亲眼目睹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热潮,日寇侵占东北的暴行更是让他义愤填膺,爱国热情被彻底点燃。1938年1月,日寇侵占寿光县城后,他决心参加抗日队伍。当时,国民党军阀张景月以抗日为名笼络知识分子,遂委任左希贤为其辖区寿光县五区区长。抗日战争初期,国共合作的局面使左希贤得以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特别是闻名遐迩的牛头镇起义和八支队的崇高声威以及严明的纪律,深深影响了他。1938年秋,左希贤与五区党组织共同迎接八支队归来,积极为八支队筹措粮款,散发宣传品,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冷眼和讥讽。
1939年年初,日寇第二次侵占寿光县城,张景月部纷纷溃逃,其一团孟祝三部插枪于寿五区南马店,时任国民党寿光县五区区长的左希贤,因受共产党影响,又目睹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事实,主动与寿光县独立营营长赵寄舟联系,协助我军将孟祝三部插存的百余条枪支起出装备了独立营。此后,左希贤毅然脱离国民党,随独立营活动。
1939年,左希贤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任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寿光五区区长。1940年年底,左希贤同纪作秋、张怀义三人,由八户庄东行,至孟家庄西的墓田时,被国民党教导团下属王洪道逮捕。该团团长李郁庭利用师生关系劝左希贤投降,并说:“放你出去,只要不干共产党就行。”左希贤坚定地回答说:“只要我出去,就一定干共产党。”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敌人的阴谋。敌人见诱骗无果,恼羞成怒,最终残忍将其杀害。在就义前,左希贤高呼口号,声音响彻云霄,其英勇无畏的精神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左希贤烈士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代代相传。左希贤故居不仅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座红色精神的灯塔。它见证了当地人保家卫国的历史事实,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在新时代,我们应当更加珍视左希贤故居这样的历史建筑和红色资源。通过对故居的保护和传承,让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烈士的精神中汲取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