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超)12月21日晚,央视一套《非遗里的中国》“山东篇”播出,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的历史底蕴和时代风采。其中,潍坊风筝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节目中一经亮相(上图为视频截图),就引起热议。
节目从临沂琅琊古城开启,主持人及嘉宾漫步特色非遗街区,带观众欣赏、互动学习山东特有的非遗绝技,品地道鲁味美食。34个山东非遗项目、近300位传承人齐聚现场,精彩亮相,为大家带来一场艺术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风筝艺人张效东、王永训分别为观众介绍了潍坊风筝的起源、种类、特色及扎制,让观众领略这项非遗文化的魅力。一只只五彩斑斓的潍坊风筝翱翔天际,仿佛进入风筝的海洋,收获观众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这些风筝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韵味,是潍坊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潍坊风筝历史悠久,扎制多就地取材,至近现代以来,潍坊风筝逐渐形成了以硬翅风筝为主、长串“蜈蚣”为最、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风筝体系。潍坊风筝讲究扎、糊、画、放,题材广泛,深受民众欢迎。自1984年起,潍坊市每年都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来宾,“世界风筝都”享誉国内外。2006年,潍坊风筝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遗里的中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节目集探访、互动、体验、文化解读于一体,现已成为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样本。“山东篇”中,“非遗+文旅”有了更多样和深度的呈现和延展。基于山东深厚的文化根基和非遗杂技项目,琅琊古城创作的精品杂技剧让剧和技相辅相成;借力潍坊风筝这一文化符号,当地创新发展“文旅+风筝历史名人”“文旅+风筝民俗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赋能文旅深度融合,为海内外游客呈上一份份诚意满满的文旅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