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文润潍坊 凡人微光

06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剪报里的旧时光

(2024年12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董国宾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的洪流如同无边的潮水,将手机、电脑屏幕填满。而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剪报,却静静地躺在泛黄的文件夹里,仿佛是时间凝固的印记,记录着属于我们的旧时光。
  记得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订报纸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但爷爷是个热爱读书看报的人,他会在每个清晨早早地赶到街头的报摊前,花几毛钱买上一份当天的本地报纸。那份报纸,不仅是他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更是他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调味剂。而我,总是在放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着那些已经有些折皱的报纸,寻找那些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内容。
  有一天,爷爷突发奇想,从废品收购站买回了一堆废旧的杂志和报纸,说是要制作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剪报集”。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忙拿来剪刀和胶水,跟在爷爷身后,学习如何制作剪报。
  爷爷是个做事极有条理的人,他将报纸按照内容分门别类,什么政治新闻、体育赛事、文学小说等,都被他小心翼翼地剪裁下来,然后用胶水工整地贴在本子上。我呢,是个贪玩的孩子,只对那些有趣的小故事和精美的插图感兴趣。每当发现这样的内容,我便迫不及待地用剪刀剪下来贴在我的本子上,还会在旁边画上几笔,简单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慢慢地,在爷爷的影响下,制作剪报成了我的一大乐趣。每当周末或假期,我总爱捧着一叠厚厚的报纸,细细品读,遇到感兴趣的文章、美丽的图片或是触动心灵的语句,便小心翼翼地裁剪下来,贴在那本我早已准备好的剪报本上。最初,我的剪报内容大多与学习相关。那时的我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干渴的人对于水的渴求,无论是有关学习楷模的报道、历史事件的解析,还是科学实验的新闻,我都会一一剪下,作为日后潜心学习的宝典。这些剪报,不仅帮助我巩固了学习阵地,更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也承载着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剪报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我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每当读到一篇关于某个城市的人文故事或是某部电影的精彩影评时,我都会忍不住将它们保留下来。这是我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桥梁,让我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去感受那些遥远而陌生的文化与情感。
  在我珍藏的剪报中,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的照片。那是一张黑白老照片,记录着几十年前的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照片中的人物身着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背景音乐似乎在耳边回荡。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想象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这张剪报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
  当然,我的剪报本中也不乏一些趣味十足的片段。有一次,我读到了一篇关于宠物趣事的文章,讲述了一只聪明的猫咪如何学会开冰箱偷吃食物的故事。我被这篇文章深深吸引,忍不住笑出声来,当即决定将它剪下来收藏。这些轻松愉快的剪报,如同生活中的调味剂,让紧张忙碌的日子多了几分欢笑与温暖。
  那时的我们,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快乐。每次翻开那本厚重的剪报集,就像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即使报纸上的字迹逐渐变得模糊,但那份情感和真挚却愈发清晰。爷爷曾经告诉我,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而那些故事正是报纸存在的价值所在。
  前几年的一个夏天,爷爷去世了。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在他的书桌抽屉里发现了一个盒子,打开一看,竟然是我和他曾经一起制作的剪报集。那些纸张早已变得陈旧不堪,但那份心意和记忆却依旧鲜活如初。看着这些熟悉的剪报,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感受到了那份真诚而淳朴的幸福。
  而今,我更为珍惜每一份报纸和剪报了,虽然数字媒体的普及带来了信息获取的便利和效率的提升,但我却总觉得那份旧时光中的剪报集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是无法被替代的。我重新尝试着在自己的生活中保留这种传统的方式,来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点滴。每当我发现一篇让我深受感动的文章或者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它剪下来贴在自己的本子上,并且附上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我的生命里,似乎离不开从小在爷爷的熏陶下进行剪报的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