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12月7日,在昌乐县乔官镇歇头仓村东南方的大棚蔬菜生产区,“火山农业片区设施农业改造提升项目效果图”高大醒目,作为该村设施农业起步最早的地方,这片大棚蔬菜生产区再度受到乡亲们的关注,承载起产业振兴和村强民富的厚望。
村支书姜来安对大棚蔬菜生产区的历史记忆犹新:“30多年前,村里借鉴外地经验,发展高效农业,用水泥檩条、竹子和薄膜建起了简易大棚,种西瓜、辣椒、西红柿,后来慢慢推广,村南村西都有了大棚,多达200多个,全镇像我们这样规模的村庄很少,我们村也从‘粮仓’变成了‘菜乡’。”
“我们村大棚瓜菜搞得早、知名度高,不愁卖,行情好的时候,我的一三轮车辣椒卖了4000多元,真过瘾!”村民蒋连东感慨道,村里不但种菜的多了,从事蔬菜贸易、农资和种苗销售的也多了,形成一条产业链,更多人过上了好日子。
简易大棚是设施农业破冰起步时的产物,随着时间推移,弊端逐渐显现。种棚20多年的蒋连东告诉记者,简易大棚是群众在自己承包地里建的,占地面积一般在2亩左右,主要依靠人工劳作,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且保温性低,导致瓜菜上市晚,影响了经济效益。“去年我种了甜瓜,第一茬卖的时候,人家冬暖式大棚已经卖第二茬了,每斤少卖3元钱,差距太大”。
近年来,建新式大棚增加收入逐渐成为一些村民的自觉行动。姜来安没担任村支书之前,2016年和其他三名村民一起在村后的山地上通过流转土地形成连片空间,耗资建起了占地9亩多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是村里单体面积最大的大棚,并配套自动卷帘机、放风机等最先进的设施,瓜菜收入大幅增长,一年毛收入20多万元。
今年以来,昌乐县推进产业振兴的决策部署,让歇头仓村的设施农业整体升级迎来契机。据姜来安介绍,在上级支持下,他们从村东南的简易大棚区开始,启动大规模大棚改造,通过摸底调查,群众对此普遍拥护,为下一步工作夯实了基础。“许多人以前想自己建,但土地不好调整、投资也大,现在村里统一组织流转,建设高标准园区,不用自己操多少心,这可是好事。”蒋连东说。
记者了解到,从设施农业破冰到大棚改造,歇头仓村党员和干部都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8名现任村“两委”成员中7人种棚,带头发展瓜菜农业,弘扬勤劳致富传统。同时,潍坊市财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齐鹏飞的到来,也助力村庄迈上新台阶。“鹏飞同志争取资金,不但让村庄硬化亮化等全面改观,而且帮我们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租赁费加分红的方式,流转‘老弱病残’的土地,建成7个冬暖式瓜菜大棚,既为‘大棚改造’树立典范,也为村集体改善民生奠定经济基础。另外,明天村里的‘幸福食堂’就要运营了!”姜来安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