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登月阳山

(2024年11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马玉顺

  月阳山是青州王府街道佐家峪村北的一座小山,虽没有青州辖区内四大名山——云门山、驼山、仰天山、玲珑山那样声名在外,但因为有红叶、有古建筑,不乏自然与人文风光,颇值得攀登。
  暮秋时节,同学冯建约我自驾去月阳山。车子从临朐县城出发,约一小时十分钟到达佐家峪,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在村后一条街道的中心位置,有两位老哥在聊天。下车寒暄,老哥非常热情,笑意盈盈地告诉我俩,月阳山上红叶正浓,正适合观赏。
  正说着话,从旁边晒着柿饼的院落里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嫂。我趋前询问:“可否进院,拍摄几张图片?”大嫂爽快答应,大声吆喝住汪汪叫的看家狗,请我入户。老哥和大嫂说上山的路径很多,但从胡同尽头至一处羊圈,从那里上山更为方便。
  依据他们的指点,果然找到一条东向的生产路。路两旁的山地,或播种了小麦,或栽植了果树,或种了蔬菜。路北侧的一块台地上,有五六位男女正在刮柿皮、晒柿饼。我俩详细了解了柿饼的制作和晾晒过程,还拍了图片。
  至山脚的凉亭,一位古稀老人坐在凉亭歇脚,他告诉我们,山顶的平台上,深深印刻着两个规整的圆圈,东边的一个圆圈,当地人称为太阳,西边的一个圆圈称为月亮,故而,此山取名月阳山。远望月阳山,一簇簇的红叶,在衰草间闪亮;一棵棵绿松,点缀其中。山虽不高大,但上部嶙峋如刀削,极为险峻。
  作别老人,沿着一条踩踏出的小路,我俩边走边谈边欣赏沿途景色,二十分钟即到达山峰西南侧的观音庙山门。石头垒砌的拱形山门,高不足两米,宽一米多,进深两米多,门楣依稀可见“慈航普度”四字。我抚摸着山门石壁,对冯建说:“这里的石建,与临朐石门坊风景区太平崮石建类似,均制作精良,是典型的清代石建筑,很宝贵。”
  走进山门,院落平整,西侧是观音殿,始建于明朝,目今所见,显是重建,东西长五米左右,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垒砌而成。院落里树立五块石碑,有乾隆、道光、光绪碑各一,刻字尚能辨认,另两块石碑则漫漶不识了。
  继续上行,山峰上有两级平台,第一级面积较大,杂以黄栌树,在平台偏东位置的大石上,很容易就找到了老人所说的“太阳”“月亮”。第二级平台,突兀而立,近二十平方米平展的岩石上,被八面来风吹得干干净净,站立其上,四周景象一览无余。
  说月阳山有九个较大的洞穴。我俩重点探究了山峰东侧的月阳洞。洞口是一道狭长的竖向缝隙,两头窄,中间宽。站在洞口,可见平展宽敞的洞底,深约二三十米,这是外洞。外洞往里,还有内洞,深不可测。
  月阳山,人气颇旺。我俩攀登那天,有几拨数十人登顶,男女老少,聚集山巅赏景,显得很热闹。有一位附近村民说,他五十多岁了,第一次登上此山。一位开朗的妇女则调侃:“青州人都到石门坊赏红叶,临朐人却来这里看红叶。”冯建同学马上回应:“旅游嘛,就是从自己待厌烦的地方,到别人待厌烦的地方。”由此引来一阵笑声。
  归来后,查阅资料得知,月阳山以前叫“为山”,又称为“九扈山”“九廻山”。在《山海经》里,月阳山称作“藟山”,是青州境内唯一在《山海经》里有记载的山峰。月阳山还是青州两大河流之一北阳河(北阳水、湖水、浊水)的发源地。原来,月阳山也是深藏不露。不期然间,与它相遇,这是多大的缘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