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儿的新同桌是个很活泼的男孩子,上课老讲话,影响女儿听课的质量,但女儿觉得同桌很有趣,是她的新朋友。有必要让老师给她换个同桌吗?
答:“孟母三迁”让我们明白了邻居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同样的道理。可能就是因为理解了这些意思,父母会格外重视孩子身边的朋友,尤其是学校里的同桌。
要不要换同桌这件事,其实可以当做一个培养孩子能力的契机。
首先,这事得看孩子怎么想。她觉得同桌有趣,那是好事,说明她在学校很开心。
如果在上课时,同桌总是讲话影响到学习,可以试着跟女儿一起想想办法,比如教孩子学会沟通,跟同桌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同桌知道自己的界限,或者可以主动告知老师,让老师引导同桌上课保持安静。方法很多,而不是非得用换同桌这种方式。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同桌好不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这个“好”字。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取长补短,以同桌为镜,自我反思。同桌活泼幽默的性格,我们可以学一学;上课讲话的坏习惯,我们要引以为戒,不断自我提高。
问:有时候看孩子做题目,发现题目挺灵活,需要给他稍微指点一下才会做,可是又担心一直帮忙,无法养成他独立做题的习惯。我该怎么做呢?
答: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识字量有限的孩子,家长适度读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题目,避免因不理解题目而产生挫败感。不过,随着孩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家长就要逐步引导孩子自己读题,培养其独立解题的习惯。
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可试着适当放手,不要坐在孩子身边像监工一样,让孩子浑身不自在;也不要看到孩子有错误,就立即指正,打乱孩子的思路……总之,家长应该给孩子做作业的空间,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权利。可以试着先让孩子自己思考,遇到难题时再给他一点提示,像放风筝那样,线松松紧紧,让他既能独立思考,又不至于太受挫。
多鼓励他自己找到解题方法,慢慢地,他就会更自信,也能养成独立做题的好习惯。
问:女儿刚上一年级,我给她购买了一些课外辅导教材,可是发现晚上时间很紧张,如果额外“加餐”,要忙到九点半之后才能洗漱。我要坚持让她做这些课外作业吗?
答:要不要给孩子额外“加餐”,这个问题的答案,得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来定。
如果孩子学有余力,而且对这些课外辅导教材也挺感兴趣,那做做也无妨,总能多学点知识,也能拓展一下知识面。但如果孩子白天在校内的学习已经觉得挺累了,晚上再“加餐”就太辛苦了,不仅可能会影响睡眠和第二天的学习,还可能让她产生厌烦心理。原本是想让她变得更好,但结果可能反而更糟,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在做决定之前,可以试着跟孩子聊聊,听听她的真实想法,毕竟她才是学习的主角。如果她觉得累,那就先放一放,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