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清末高密奇案——孔子借债案

(2024年11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金科

  晚清时期,社会多艰,官场亦是光怪陆离,奇闻异事屡见不鲜。1908年,当时的高密县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贪污奇案,即轰动一时的孔子借债案。当时的上海《申报》等多家重要报纸予以报道,《清稗类钞》亦记载此事。
  案件的主人公是时任高密县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日照籍举人尹曰遴,他同时兼任高密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关于这位尹教谕,1908年7月1日第12版的《申报》说他:“品行卑污,滥竽学堂讲习,实不知教授管理为何物。且沟通二三劣绅,依势舞弊。”
  谁也不会想到,尹曰遴竟以孔子的名义立借据向学堂借钱,借据由张某执笔,傅某作为见证人。借据上冠冕堂皇写道:“立借据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因屋漏抱愧,岁修费缺,屡向学堂告贷,经管账绅董傅君等会议,幸蒙县尊关说,将学堂悬搁不用之款,借出八底铜元五百千,以济固穷,并承诸绅董让免利息。如此周急,实深铭感,断不敢久假押,代字张押,见证傅。”
  以孔夫子的名义借钱,这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也不知孔老夫子地下有知,会有何感想。结果可想而知,尹教谕假借孔子的名义,妄图利用人们对孔子的崇敬心理骗取不义之财,最后还是被发觉了。以王麟阁为代表的高密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学生联合起来,向学校索要借据,还联合本县的开明士绅,推举代表,向曲阜衍圣公府和山东巡抚提出控诉,要求严惩尹曰遴等人。
  一时间,这桩奇案轰动全国,引发多方面的关注,迫使政府当局追回借款并惩罚了尹曰遴等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曾以《孔夫子立借据》为题记叙此事。
  至于那位尹教谕,有关记载说他在家乡日照夹仓镇开设“开泰”商号,有船17条,有土地五六百亩,是当时夹仓最大的商号。看来尹教谕富有商业思维,官做得虽然不好,买卖还是做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