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7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16版:光影记录

蒙在鼓里的幸福

(2024年07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贵颂
  “蒙在鼓里”是个成语,比喻不知实情,受人糊弄,让人骗了还帮人数钱。因此,我们通常都同情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人,希望他们知道真相,避免受骗上当。
  然而,大千世界,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由于某种原因,却心甘情愿维持现状,不屑于追根究底,也不愿意去揭开真相的盖子。
  《贞观政要》记载,有一天,唐太宗问许敬宗:“在众臣中,朕觉得爱卿你最贤能了,但很奇怪,为什么不少人对你有意见?”许敬宗听后,从容答道:“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唐太宗听后,频频点头道:“爱卿说得实在有道理,朕学习了。”
  许敬宗好口才,会讲理,一席话就让唐太宗心悦诚服。只要皇上您老人家相信我,我宁愿被蒙在鼓里,哪怕有人背后嘀咕我,我也不在乎!
  唐太宗之后,有一天,武则天与大臣狄仁杰聊天,对他说:“你在汝南时明明干得挺好啊,可是却有人来告你的状,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他是谁吗?”没想到狄仁杰辞谢说:“我不想知道。陛下认为臣有过错,臣就应当改正;陛下认为臣无过错,那是臣的幸运。”
  唐太宗对许敬宗还有点将信将疑,于是就直接询问他,而在听完许敬宗一番有理有据的回答后,唐太宗立刻释然了、放心了。而武则天从一开始就坚定地相信狄仁杰是个能臣、忠臣,她要告诉狄仁杰那些佞臣和奸臣。令唐太宗与武则天想不到的是,许敬宗与狄仁杰宁愿被蒙在鼓里,也不想弄清真相。因为他们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时候过多的解释、争执非但无用,而且徒增烦恼。“谣言止于智者”,这样的胸怀与涵养,岂是普通人所能做到?怪不得唐太宗要夸奖许敬宗说得好极了,怪不得武则天要赞狄仁杰有长者之风。
  我曾因工作之事与A产生分歧,这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也没往心里去。可有一天,朋友B对我说,一次在酒店吃饭时,A表达了对我的不满,甚至放了狠话。我一听,感到既好气又好笑。没有想到,A竟然如此小鸡肚肠。B朋友为了证明此事并非他所编造,还告诉我另一朋友C当时也在场。
  我当然相信B所言不虚。但静下心来一想,我更佩服C的所为。事实上,C与我的交情远比B更加牢固,然而多年过去了,C从未在我面前提起过那件事,就好像压根不知道一样。我想,假如B也像C那样,不告诉我A说过的那些话,那么我依然会与A继续合作,不说亲如兄弟,但肯定相安无事。但自从知道真相之后,我便对A心生芥蒂,产生了隔阂和不快。因为没有许敬宗和狄仁杰的雅量和气度,我根本做不到与A一如既往地相处,友谊的小船就这么翻了。
  多年以前,我家的老宅子曾遭小偷光顾。那时母亲跟着我们兄弟住在城里,家中只有小妹偶尔回去照看一下。小偷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也没寻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清明节期间,母亲与我们回故乡扫墓。她很快发现,家里的东西被翻动了。但询问我们几个,都佯装不知。母亲便怀疑是小妹所为。我跟小妹说:“母亲埋怨你,你就应承下来,别叫她知道家里进了小偷,让她提心吊胆,反正我们都知道不是你干的就是了。”于是,小妹一直背了多年“黑锅”,直到有邻居告诉母亲,母亲才知道了事情原委。
  大千世界,变幻莫测。时移俗易,情随事迁。连真理都是相对的,普通的人生经验和道理,更不会一成不变。对有些事情,弄清真相确有必要;而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更加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