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7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16版:光影记录

学校体育设施不“放假” 让孩子运动不“断档”

(2024年07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关于推进中小学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及寒暑假向学生开放工作的通知》已于近日印发。明确提出,全市中小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应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   (据《北京青年报》)
  长沙743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暑期免费开放,昆明在今年暑期面向社会首批免费开放39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北京推进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应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眼下,多地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步伐不断加速,受到广泛好评。
  近年来,努力让青少年“动起来”的各项措施不断推出。教育部曾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校内户外活动达到2小时。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量有保障了,但是一到节假日、寒暑假,孩子常常面临“无处运动”的尴尬——小区里没有合适的锻炼设施,社区里的公共体育场馆资源也有限,有时只有花钱去商业化的体育场馆……不少孩子就开启了在家“躺平”模式。
  事实上,很多校园内的体育资源集中,无论是室外的标准跑道、足球场,还是室内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等,一应俱全。令人惋惜的是,如此齐全的体育设施,一到寒暑假便多处于闲置状态。如果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能向学生开放,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运动锻炼场地选择。
  但换个角度考虑,校方不愿对外开放体育设施,大多出于人员管理、运动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其实,只要把安全预案和管理制度做细做实,绝大多数隐患可以防范于未然。学校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盘活了闲置资源,学生运动锻炼有了好去处,可以说是“双赢”。
  总之,让开放校园体育设施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优选项”,不仅需要学校打开格局、加强规范管理,还需要有关部门和社区形成合力,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希望未来有更多学校能够参与进来,让孩子们实现“运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