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城南旧事》:纯净的老北京故事

(2024年07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岳程夏

  如果说杭州是琦君的,上海是张爱玲的,那么,北京是林海音的。天桥、琉璃厂、城南游艺园,还有艾窝窝、驴打滚,风土人情历历在目;可爱的胡同玩伴、亲切的学校老师、喧闹的街坊邻里,喜怒哀乐娓娓道来。看《城南旧事》,我就像是附身在小英子身上,随着她在老北京过了六七年。
  《城南旧事》美在纯净。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出场时只有五六岁。天真烂漫的她,总能挖掘到成人世界里忽略掉的美好。惠安馆里的秀贞,人人都躲着这个疯女人,只有小英子看到了她的痴情、她的母爱;可怜的妞儿总是被养父、养母打骂,也只有到了英子的家里,她才能和普通的小女孩一样,过家家、养小鸡;连偷东西的小贼,直到被捕,英子记住他的,只有他对弟弟的疼爱和对海与天的向往。她用自己一双童真的眼睛看世界,给这残酷的社会加了一层纯美的滤镜。
  《城南旧事》贵在真实。《城南旧事》一直被认为属于儿童读物,可是林海音不是虚构了一个童话世界。孩童的天真烂漫背后,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秀贞和惠安馆的学生相爱,最终却是有缘无分,连生的孩子小桂子都被丢掉,英子发现了妞儿和秀贞的母女关系,好不容易撮合她们相认,母女却又双双死于列车车轮之下。聪明美丽的兰姨娘、温柔贤惠的英子妈妈都是难得的好女人,可是在旧体制下,她们却活得那么卑微,挣扎得那么痛苦。宋妈勤劳能干,丢下自己的儿女来做奶妈,就是想攒钱将来让孩子过好日子,到头来却发现女儿在自己做工的当天就被送了人,儿子也早已不在人世。故事的最后,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宠爱英子的爸爸英年早逝,英子也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童年,告别了自己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却又满含乡愁。林海音自1923年随父母迁居北京,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但是1948年回到宝岛台湾后,一湾海峡,顿成天堑,从此北京就成了林海音回不去的精神故乡。《城南旧事》唤醒了林海音多少美好的童年回忆,但一个旧字,硬生生地把一切都染上了岁月之感,就像是我们重看过去的照片,再怎么试图把自己的神魂镶进去,终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无论林海音笔下的北京是怎样的热闹,城南胡同里的小家是怎样的温馨,英子生命中不断失去的人和事是怎样的刻骨铭心,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时光不可重来,城南旧事里藏的何止是乡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城南旧事》最后一篇故事中,大家唱起了凄婉动人的骊歌——《送别》。小英子在不断的离别中长大了,当我们翻过书的最后一页,也要和《城南旧事》说再见了。就像林海音说的,她实际的童年已经过去,但心灵的童年永存了下来。同样,我们读完这本书,那些细腻、率真的故事会永远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