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孩子集卡成瘾
此风不可长

(2024年07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于哲
  “你们现在流行玩什么?”近日,记者在北京多所小学附近随机询问了十余个孩子,得到的答案一致:集卡、抽卡、玩卡牌。小马宝莉卡、奥特曼卡、蛋仔派对卡……令人眼花缭乱的卡牌成了文具店、便利店的引客利器。对于孩子们来说,卡牌是帮写作业的报酬,是学校里的“社交货币”,根本“集不完”却又戒不掉,一张小纸片被炒到数百元。记者调查发现,商家制造出的层层套路,让孩子们一步步陷入。   (据《北京晚报》)
  近期,在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下,广大学生家长刚刚认清“烟卡”所带来的危害,并纷纷阻止孩子不要玩这种“拍卡片”游戏后,一系列“烧钱”的卡通形象卡片迅速“补位”,并在校园中再次呈现蔓延之势。有家长吐槽,一个月下来,孩子光是买小马宝莉卡就花了1400多元;孩子因为买卡上瘾,平时零花钱又被严格限制,竟然从奶奶那里偷钱买卡……
  与“烟卡”不同,这种新型卡片多以小马宝莉、哆啦A梦、叶罗丽、奥特曼等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呈现,并结合“盲盒”的方式售卖,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这些卡片还被标注了等级,为抽到稀有卡片,有的孩子一次购买几盒至数十盒,甚至偷拿家中的钱购买。
  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且消费观念尚未成熟,买卡拆卡集卡极易上瘾,不但浪费了钱财,分散了学习注意力,更严重的是容易激发孩子的赌性,他们会想尽办法去赌一张概率极小的稀有卡片。
  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不但要求对盲盒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也作出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但反观当下,琳琅满目的铝箔包装袋卡牌,正日渐在校园周边的文具店、便利店占据核心货架,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手头都握着一沓卡片,怎能不令家长忧心?
  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引导,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长要负责,学校和老师也应该积极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商家更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仅不能诱导孩子们进行消费,还应主动拒绝向无监护人陪同的未成年人出售此类商品。
  此外,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督巡查,重点关注校园周边出现的新“商品”、新问题,对于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市场行为,要统筹执法力量重拳出击、从严治理,让售卖者不敢再犯,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打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