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消费旺季,也是各类消费纠纷的高发期。为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暑期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谨防消费陷阱。
玩
噪外出旅行要慎重
选择通过旅行社出游的消费者,应选择有合法资质、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旅行社。消费者应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对日程的安排、景点数量、食宿标准、出行交通工具、游览过程中是否有自费项目、违约赔偿等约定清楚,旅行社的口头承诺也应写进合同,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切莫选择无相关证照、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对微信圈、短视频、俱乐部等组团旅游形式要提高警惕,慎重选择,避免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增加维权难度。
同时,要注意“低价团”,在购物方面尽量选择正规商店或管理规范的市场购买纪念品,不要轻信“老乡店”,更不要随其前往,以防受到胁迫。在景区购物要事先做好功课,充分了解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要,避免冲动消费。购买商品时务必看清商品的价格、质量、产地,索取发票(收据)等商家凭证。
噪购买盲盒要理性
盲盒因神秘性和趣味性,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盲盒商品种类也从玩具扩展到文具、图书等众多领域,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也逐渐增多。对于盲盒类商品,家长要引导孩子理性选择,谨慎购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认清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防范商家过度营销,并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玩具。
噪网游消费防陷阱
网络游戏的骗局多种多样,“免费领取游戏道具”就是其中的一种诈骗手段。不法分子在各类短视频平台和论坛中散布类似“加群领免费游戏道具”的消息,待未成年人加入群聊后,不法分子称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但由于受害人是未成年人,所以需要使用父母的微信进行扫描。受害人扫描后会提示“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不法分子便会告知受害人需通过扫描付款码进行解冻,解冻成功后钱款会自动退回,并且运用各种话术诱导受害人反复进行付款,骗取大额钱款后便立刻失去联系。
随着暑期的到来,未成年人触网或将迎来高峰。家长要履行监护责任,确保对孩子的电子设备有充分的监管,避免孩子在没有成人监管的情况下进行大额充值。妥善保管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密码,建议取消免密支付设定或限制小额支付的免密功能,同时绑定大额银行卡时设置严格的支付密码,并开启大额交易短信验证码提示功能,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引导孩子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或购买正版游戏,避免使用不明链接或下载盗版游戏。这样可以确保孩子的消费得到合理的保障,避免因游戏平台无法联系或关闭而导致财产损失。
在校学生请务必妥善保管银行卡、电话卡以及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帮助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导致被公安机关追究法律责任,不要还没出校门,人生就已蒙上了污点。
吃
噪饮食安全时刻放心上
选购新鲜食材:应在正规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选购新鲜的食材,避免采购或采摘不认识的野生菌、野菜、野果或捕捞野生贝类,以防食物中毒。特别是野生菌,选购野生菌时要坚持“六不”原则:不熟悉的不选,不易识别的不选,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不选,混煮的不吃,凉拌生食的不吃,饮酒时不吃。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标签标识,不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的产品。
妥善保存食物:购买的食材或食物应严格按照其贮存要求存放并尽快食用。鲜切水果避免过夜存放;干制品也应密封后冷藏保存;冷藏冷冻食品应尽快放入冰箱贮存,注意分类、分区单独包装、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冰箱应经常清洁、消毒,减少冰箱中微生物滋生的概率。
外出就餐或网络订餐时,首先要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环境整洁、网络评价较好的餐饮饭店,优先选择实施“明厨亮灶”和餐饮服务量化等级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外出就餐应索要发票或收据。
自制发酵食品时,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加工食材应充分清洗,所用刀具、砧板要生熟分开。家庭制作发酵食品时应彻底蒸煮原料,加热温度到100摄氏度,持续10分钟-20分钟,以破坏各类毒素。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加工后的食品应迅速冷却并在低温环境储存,避免再污染和在温暖或缺氧的条件下存放,防止毒素产生。
注意个人卫生: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落实相关措施,严格进行场所的通风、消毒。消费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餐前勤洗手,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倡导绿色环保,杜绝餐饮浪费行为。
外出旅游要从正规销售渠道购买食品,无固定场所商贩售卖的食品以及无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地址等的食品应谨慎选购。
学
噪课外培训不盲从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家长给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注重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预付资金的安全。
噪谨慎选择研学游
家长在选择研学游、夏令营等活动时首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安全,尊重孩子意愿,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并结合活动时间的长短、地点、内容安排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暑期活动,切勿盲目跟风,只看价格不重品质,要做到理性消费。选择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机构,尽量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口碑好、规模大的研学机构,不要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从而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重点关注与自身权益相关的重要条款,如日程线路安排、项目费用、违约责任等,面对霸王条款要及时与商家协商修改,不轻易相信口头承诺。对研学项目宣传内容进行查询辨别,可通过致电名校官方电话等正规渠道核实“名师”身份、专业程度、研学主题,上网查看消费者评价留言,避免参加馆内“放羊”“校门打卡”“游而不研”“只研不游”等存在虚假宣传或货不对板的“伪研学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