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老人双足内侧有突出的“大脚骨”,同时伴随拇趾外翻畸形,甚至存在拇趾挤压第2趾的情况,这种症状称为拇外翻,不仅影响美观,行走时还会导致足部疼痛、形成硬茧,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1月19日,记者采访了潍坊市人民医院手足骨外科主任孙建民,听他讲解老年人如何预防和治疗拇外翻。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拇外翻是一种足部畸形
家住潍城区、今年68岁的孙女士双足拇外翻已经三十余年,近五年来症状逐渐加重,拇趾内侧凸起处皮肤红肿、疼痛,脚也比以前宽了不少,原来穿35码的鞋子,现在穿36码都觉得磨脚。而且拇趾挤压第2趾,导致第2趾处皮肤出现溃疡,孙女士起初以为是鸡眼,使用多种外敷药物后,皮肤溃疡始终未愈合,于是孙女士到医院接受了拇外翻矫正手术,术后不仅脚部外观改善,还缓解了疼痛,第2趾的溃疡也逐渐愈合。
今年67岁的寿光市民王女士年轻的时候就存在轻度拇外翻,但那时没有疼痛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女士深受拇外翻的困扰,尤其是近三年来,每当走路多了,她的双脚拇趾内侧就疼,第2趾底部磨出硬茧而且有痛感。随着疼痛症状加重,王女士选择到医院就诊。
拇外翻到底是咋回事呢?孙建民表示,拇外翻是常见的足部畸形,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35%,其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10倍。拇外翻的病因,现在尚无统一定论,但与遗传因素、穿尖头皮鞋、足部外伤等因素相关。拇外翻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拇趾外翻,脚内侧有突出“大脚骨”,长期被不合脚的鞋磨损,就会导致“大脚骨”处皮肤发红且出现疼痛症状。有的会存在拇趾挤压第2趾,造成第2趾内侧皮肤形成硬茧,触之疼痛。更有严重的,第2趾会骑跨在拇趾上,穿鞋走路时会磨到第2趾背侧的皮肤,从而出现疼痛症状。
鞋子要舒适,常用热水泡脚
很多女性患者年轻时就有轻度拇外翻,但因为很多人没有其他症状,有些人仅仅是在穿高跟鞋之后出现疼痛症状,所以并未在意。然而随着拇外翻的发展,一些患者会逐渐出现拇趾内侧疼痛的症状,老年患者更明显。
家住高新区、今年67岁的孙女士平时喜欢跳舞,总穿高跟鞋参加演出,时间长了,她的“大脚骨”处就出现疼痛和皮肤发红的症状,于是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我多泡泡脚,还让我平时做一些锻炼动作,现在症状有所改善。”孙女士说。
那么,老人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拇外翻?孙建民建议,避免长时间穿尖头高跟皮鞋,鞋子尽量选择鞋头较宽、鞋跟不高的,尤其在运动或者长距离行走的时候尽量选择平底鞋或者运动鞋。常用热水泡脚,缓解软组织痉挛,促进血液循环。轻度拇趾外翻患者可以做足部运动,如在足底滚筋膜球等动作,来加强足底肌肉力量,延缓拇外翻恶化程度。重度拇外翻患者可以使用拇外翻矫正器械,使拇趾逐渐变直。因拇外翻导致足部慢性疼痛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