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性,这些要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聊一聊

面对一些“污”话题 家长们不要慌

(2024年01月2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近,不少家长留言,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有的会时不时冒出几句“脏话”,有的开始对性好奇,有的在学校里竟然有了“CP”(指情侣),有的甚至悄悄地谈起“恋爱”……记者采访发现,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老师们常常会比较理性地面对,而家长们则相对焦虑。
  下面的两个故事都和青春期有关,我们一起来探讨面对“半大不大”的孩子,父母们该怎么办。
突如其来的“CP”
  班里突然有了“CP”!
  临近期末考试,复习如火如荼,初一男生小城却发现班里波澜起伏。
  原来,前几天,班里有个调皮的男生突然挑起话题,说“男生小A和女生小B是‘CP’”,惹得很多同学一齐起哄。不过,据两位当事人的解释和同学们私下的调查,这“CP”是假的,大半是被“乱点鸳鸯谱”。
  “小A脾气很好,但对这件事也很生气,快急哭了。虽然小B人挺不错,但他们都不喜欢被莫名其妙‘组CP’,有种‘锅从天上来’的感觉。”小城说,几个好朋友都替小A生气,大家觉得“谁知道下次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记者采访发现,这种“组CP”的现象,在小学高段和初中并不少见。
  初二女生小琳告诉记者,班里有一对成绩出色的男女同学被大家“组了CP”。“男生高冷,女生甜美,成绩都是数一数二,在班里人气很高。对我们来说,他俩很像偶像剧里的男女主,不少‘好事者’都觉得‘门当户对’。大家有点‘上头’,经常故意把他俩联系在一起。”小琳说,同学们“组CP”没有恶意,但似乎已经干扰到了当事人,“本来我们想‘磕CP’,没想到他们很在意这事,会故意避嫌,关系也变得很怪。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很不好意思,觉得影响到了无辜的他们”。
  “‘组CP’这种情况,在‘70后’‘80后’的小时候也会经常遇到。那个挑起话题故意‘组CP’的孩子,恰恰说明其对‘恋爱’充满好奇,也很有兴趣。而且,他可能对两个孩子的某一方或者两方都非常关注。”在杭州市采荷中学心理辅导站站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瑶看来,青春期情窦初开,孩子们对“恋爱”有关的事情特别有兴趣,随着身体的发育,情感上也开始懵懂与好奇,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乱组CP’的这个孩子,其实是在释放他自己的好奇,但不管这是否有恶意,已经构成了一种攻击,给他人造成了困扰,这种行为是需要被制止的。”周瑶表示,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和这个孩子聊一聊,指出这个事件类似于造谣,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获得快乐给别人造成了困扰,甚至是伤害,非常不可取。同时,对于“被组CP”的当事人,老师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对于‘被组CP’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告诉他们,是别人看到了他们的魅力。他们也可以直接、明确地告诉造谣的孩子自己的不开心,明确边界”。
温馨提醒纸条变“污”
  这段时间,得流感生病的孩子不少,老师们也会提醒大家在人多的室内戴上口罩。
  一张温馨的提醒小纸条,没想到在班里引发轩然大波。女生小C很细心,发现班里有一些同学发烧请假了,男生小D每天来上课,都大大咧咧没戴口罩,就写了一张纸条提醒:“现在流感多,要记得戴口罩,注意防护。”
  没想到,小C的提醒小纸条被几个男生看到,开始了一番恶作剧。
  经过几个男生的“创作”,几轮“添油加醋”下来,温馨的提醒小纸条变样了:“要注意安全,记得‘戴套’。”
  这下,班里炸锅了,引发了一番嬉笑。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初中生家长会吐槽,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没脸没皮”,说话变“污”了。“聊到一些和性有关的话题,就特别带劲。我们想提醒孩子不要这么说,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很尬,有点‘社死’,孩子倒是更来劲了,好像要故意和我们对着干。”家长张女士说。
  家长越是觉得禁忌的话题,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越充满好奇。
  “我们要理解孩子,青春期对性的好奇是正常的事情,说明孩子长大了。宜疏不宜堵,我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周瑶说,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有学生在课堂上把“新”这个字眼改为“性”,并且大声强调。
  下课后,周瑶把学生留下来,和他们认真地聊了聊。几个学生原本以为老师会批评他们,脸上写满了挑衅。没想到,周瑶的第一句话是:“恭喜你们长大了,你们对性的话题产生了好奇心。”
  周瑶表示,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对性好奇,一方面也想“挑战大人”,看看大人面对性的态度,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理解孩子们在青春期的心理,千万不要遮遮掩掩,要和孩子们好好沟通,解答他们的好奇和困惑,做好科普。同时,建议家长、老师首先要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才能让他们愿意说出自己的困惑,而非一味起哄。有了良好的关系基础,他们才会愿意听一听老师、家长的表达。其实机会恰当的话,他们很愿意听,也觉得会有新的收获。可以借此成为师生、亲子沟通的机会,也可以帮他们更了解自己。
  一些家长觉得尴尬,觉得“污”的事情,其实是一个教育的契机。
  “目前,不管是性教育还是情感教育,包括人际关系的教育,都比较缺失。而青春期的孩子,是有很多困惑需要得到解答的。很多时候,孩子们会悄悄从网络上获得信息。而网络的内容良莠不齐,而且大多以刺激为主,这样就导致孩子们获得的信息是扭曲的,容易被带偏。老师、家长要多给孩子们讲科学的内容,给他们答疑解惑,和青春期的孩子聊一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从科普、心理、社会等层面,讨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聊一聊性教育。”周瑶说,孩子在青春期时,同性的家长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可以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家长的态度要坦然,千万不要取笑孩子或者如临大敌。每个人都对爱、对情感有需求,建议和孩子分享正确的表达方式”。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