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教育是对生命的唤醒和成全,作为一名校长,要有爱有善,让家长和孩子们感受到尊重和力量,努力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校长。”1月19日,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执行校长董春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走进董春玲的课堂,只见她头发后挽,目光有神,面带微笑,正在给学生们上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节课的主题是“飞越自己的高山——潍坊市‘40年·40人’杰出人物事迹学习”,董春玲通过一位位杰出人物的事迹感染和带动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整节课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校长妈妈”。
今年48岁的董春玲是济南市莱芜区人,从事教育30年来,勤耕三尺讲台,从乡村教师到乡村小学校长,如今作为圣卓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她始终不忘初心,倾心育人。
“潍坊的教育在全国走在前列,我在老家时,就经常到潍坊参加交流活动,学习、分享教育经验,我的教育理想和潍坊的教育理念经常碰撞出思维火花。”董春玲说,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潍坊峡山二七一双语小学任职副校长,参与到“271教育哲学”的学习研究中来,2018年调入当时的奎文实验初中任职执行校长,并负责绘本课程的教育研究。
“绘本课程是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课程,需要从基础出发,把学生带进想象之中,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发现、思考、疑问,焕发学生思维灵感,让学生在兴趣中进入快乐学习自我建构状态。”经过董春玲的努力,她的绘本课程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成为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
2019年,董春玲任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她十分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她认为,学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学生的存在。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校家社协同育人,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这就需要学校结构化设计、系统性运作。在她的带领下,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结构化优化了家长学校课程和文明家庭建设课程,为学校做好校家社协同育人找到了实践载体,蹚出了一条校本化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之路。
“家长学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正面管教、情绪管理、亲密关系、终身学习、家庭建设相关知识方法等。”董春玲说,为有效实施好家长学校课程,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了百名家庭教育讲师培养行动,“妈妈您最美,爱在365”“百万阅读大富翁”主题活动等,指导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养,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明家庭建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共劳动、共运动、共读写、共赏识、共美食、共会商等,开展家风家训、家庭会议、亲子共读家训家规等活动。学校还利用父母大讲堂,让家长走进学校化身职业讲师,给孩子们上一节大课,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社会的不同岗位、分工的意义,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和本领。
两个课程的实施,解决了家长知行不合一的矛盾,指导着家长的认知、思维,又和家长一块做,将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又将社会、家庭资源向学校流动,共同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助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发展的路,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善待当下,主动成长,用教育家精神躬耕教育沃土,一辈子一件事,一件事一辈子,我乐此不疲、痴心不已。”董春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