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怎样“炼”成的

(2024年01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明明
  上完晚自习,在教学楼门口,我被两个鸟雀般活泼的女生拦住。“老师,我想写篇童话,通过白熊一家的悲惨遭遇来表明家园的重要,可以吗?”爱问问题的锦丽率先开了口。“家园”是最近作文大赛的主题。“很好呀。那你想好它们经历了怎样的不幸吗?”“呃,还没想好。”她摇摇头。
  我把目光投向另一名女生:“晓芳,你的问题是?”“老师,我可以写写我的家人吗?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当然可以,关键是要想好典型事例。”我知道她有个幸福的家庭。“你打算写谁呢?”“爸妈、姐姐、弟弟、姥姥……”她认真地数着。“不要太多哦,三个为宜。”“是。中国讲究‘三’,比如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孺子可教也。”这个“三”的讲究,我在去年讲过,没想到她还记得这么清楚。“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她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不急,总有一天,她们会明白汉语文化有多么精妙。
  第二天,她俩又来找我了,这次带的作文本上写满了字。“老师,我们的文章还没完全写完,想让你先看看。”锦丽递过来。文中,“我”是小熊,熊爸爸吃鱼死了,熊妈妈掉进了融化的冰河里。我有些不解:“熊爸爸吃鱼为什么会死?”她一愣,开始滔滔不绝地解释:“人类把北极污染了,水中的鱼也被污染,熊爸爸吃了这样的鱼就死了呀……”我笑起来:“这是你想的,文中并没有交代。话又说回来,如果故事的背后还需要这样一大堆的解释,那就没意思了。”她若有所思。“你先想想怎么处理,我看看晓芳的作文。”她听完我的话,点点头。
  晓芳的文章分为“父爱无声”“母爱有言”“姐妹同心”三部分。有小标题作文的意识,但不得其中精髓,讲述的故事不够集中凝炼。想到我以前写的一篇《宠爱进行时》,是篇典型的小标题式作文,便从电脑上找出来让她读读。
  “老师,我又有新的思路了。”锦丽见缝插针地继续和我交流,“我想以第三人称来讲这个故事。”我想了想,点点头:“上帝视角是容易些。”得到了肯定后,锦丽浑身散发着创作的快乐。
  “老师,我明白我的问题了。”这时,晓芳也有了新的体悟,双目熠熠,“我写得太啰嗦了。”
  看着她们学有所获的样子,我心中倍感慰藉。亦师亦友的学习氛围,是每位教师都期盼的吧。
  当她们的文章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唯有“享受”了。
  “洁白的雪地上晕染着一圈圈猩红,冰天雪地中分外刺目。白特心中狂跳,匆匆跑过去,竟然真的是熊爸爸!白特惨嚎着趴在他身上,泪水洒满了他早已失去色泽的毛发。白特多么想爸爸可以像以前那样,再背自己一次……”
  “我无意中发现爸爸走路的姿势有些怪,走几步就要停一下,似有隐藏的秘密,更像是有无言的痛楚。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腿受伤了,却依然忍着疼痛回来给我过生日,又生怕我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