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霞身患尿毒症仍坚守教学一线

余生须尽力 来生仍为师

(2024年01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署名除外)
  1月15日,青州市郑母初级中学的老师王连霞正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物理课,她讲得绘声绘色、条理有序,课堂气氛活跃。看到她在课堂上自信、阳光的样子,很难想象她曾身患尿毒症。2011年,31岁的王连霞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们上课,她坚持每天在家透析,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痛苦,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她朴实无华、生动感人的事迹,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荣获“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好人”“潍坊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近日,王连霞被评为“感动潍坊”人物。
  “2022年5月份,我顺利完成肾移植手术,身体正在慢慢恢复,气色也越来越好了。”谈及自己的病情,王连霞总是先从好的开始说起。
  2011年,31岁的王连霞被确诊为早期尿毒症,用常规药物可以维持。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们上课,她隐瞒病情,一边独自对抗疾病,一边坚守在教学一线。2015年,王连霞的病情突然加重,肌酐超高,需要透析治疗,医生建议她最好选择血透,但是等了解到血透需要住院时她犹豫了,问医生还有没有别的选择,医生说腹膜透析可以自己在家做,但治疗效果差一些。王连霞想都没想就说:“我选择腹透,自己做!”从此,一根透析用的管子深深地插进她的身体里。
  她每天早晨5时多起床,先给自己做完腹膜透析后再去上班,中间每隔3个小时更换一次,每天5次。为了方便利用课间更换腹透液,她长期住在离学校较近的娘家,一住就是6年。在这6年里,无情的病魔对她的身心极尽考验,也花光了她不多的积蓄。即便这样,王连霞的精气神也从没萎靡,也没有因为生病而耽误给学生上课。
  在工作中,王连霞经常忘了自己是个病人,与学生促膝谈心,做着和其他老师同样的事情,别人也从来没有把她当病号看待。每当体力不支的时候,她就咬咬牙,全靠毅力支撑着。
  后来,经媒体报道,王连霞大病坚守三尺讲台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怀。2020年春节过后,她的病情突然加重,各种并发症都找上门来,需要尽快做肾移植手术。在肾源紧缺的困境中,王连霞依然坚定地守在课堂上。她的事迹深深感动着学生,学生们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他们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地听讲,更加听话懂事,他们清澈的眼神里满含着对老师的尊敬和疼爱。
  命运曲折,在病情加重的这几年里,王连霞的生命状态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她从一名普通教师变成了同事和学生眼中与病魔斗争的“钢铁战士”,成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我站在讲台上,是一种需要,我需要这份工作来支撑我的精神世界。我能够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和同事交流分享业务,教给孩子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便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这一天对我来说就是幸福的一天,日子也就有盼头。”王连霞说,她爱这个讲台,爱她的学生,她知道自己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所以要竭尽全力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有生之年,她想为这个社会多做点事。
  余生须尽力,来生仍为师。“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今的我已经重返课堂,我要为我热爱的教育事业继续默默奉献。”王连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