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讲好潍坊农民故事,展示优秀农民风采,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了2023年“潍坊最美农民”选树活动,最终选树30名“潍坊最美农民”。今天起,本报开设专栏,展示“潍坊最美农民”风采,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力量。
11月17日,记者在安丘市辉渠镇辉渠村渠香面粉厂见到了“潍坊最美农民”——安丘市辉渠镇辉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晓宁。两年前,36岁的李晓宁回乡带领干部群众狠抓村庄治理,培植特色项目,带领乡亲们致富。在今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李晓宁作为“潍坊最美农民”代表上台领奖。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玉芳
浓浓家乡情结,让“老板”变身“书记”
李晓宁是土生土长的辉渠人,大学期间就光荣入党。毕业后,在企业任职,后与人合伙在潍坊城区创办企业,生意红红火火。安丘市实施的全省人才回引“雁归兴安”行动,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2021年,辉渠村换届选举前,老书记几次动员他回村参加选举,镇党委也多次派人找他谈心,希望他能回来为家乡作贡献,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当时的李晓宁犹豫了,打拼多年的生意不能扔了,合伙人也坚决不同意他离开。另外,他担心干不好,辜负了众乡亲和镇党委领导的期望。当时孩子上学,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妻子、父母更不赞成他放弃舒坦的生活,回村吃苦受累。但是内心深处想让家乡变得更好的情结,又让他无法漠然处之。就这样经过几天几夜的辗转反侧,李晓宁最终下定决心,回村参加选举,并于同年4月21日当选为辉渠村党委书记,成为大辉渠、西辉渠、尚家庄、李家河、石灰尧子5个自然村的“领头雁”。
从此,李晓宁把企业交给合作伙伴打理,回村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忙的时候,他半个多月才回一趟潍坊城区的家。
着力民生治理,“烂摊子”变“幸福窝”
上任以后,李晓宁挨家挨户走访,针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制定清单流程,涉及重大决策、“三资”管理、工程项目、涉农补贴等9大类70项小微权力事项全部公开,确保公正合理。
作为当家人,他更是以身作则,村里的连村路、户户通、自来水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款数目不小,其中也不乏有人想搞“潜规则”,都被他坚决拒绝:“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工程必须达标,质量过硬。”村里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他不动一分钱,全部用于公益事业;村里确实有客人需要招待的,他会自己掏钱。“只有这样,我做事才有底气。”李晓宁说。
面对村里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旧的状况,李晓宁多方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改造自来水管网387户,硬化连村道路4.5公里,整修生产路8条,实现129户天然气入户。投资建设四德广场和乡村大舞台,让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村里还对大学生家庭悬挂“书香家庭”标牌,倡树乡村文明之风;村里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上门,为老人送上浓浓的祝福和生日蛋糕、鸡蛋、长寿面,让老人倍感温暖,也让老人的子女们感动不已,村里尊老敬老之风越来越浓厚。
引领经济发展,“不毛地”变“聚宝盆”
工作中,李晓宁把企业管理的经验用在村集体经济管理上,立足村庄资源禀赋,确立了“招引一家专业企业、盘活一批土地资源、培植一批特色项目”的发展思路。
针对原“辉渠村加油站”年年亏损、管理混乱的情况,招引“鼎益中海石油”进行专业运营,实现扭亏为盈,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为盘活闲置资源,李晓宁经过“阳光议事日”反复论证,流转村里闲散山地和村内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7公顷,种植“甜红子”山楂,结合村内沸泉、孝廉泉、玲珑泉等小景点打造“甜红子”景观街道;他牵头成立安丘市金辉渠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山地10公顷种植金银花,建设中药产业园种植基地,每年可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120万元。
今年,李晓宁又依托合作社,由村集体领办成立村办企业——安丘市渠香面粉有限公司,联合周边村小麦种植户搞“订单种植”,打造高品质“渠香”面粉品牌,解决了当地小麦销路单一、收入不高等难题,年可带动村集体收入60万元。
“不干则已,干就得干出个样来,不然就对不起自己当初的选择。”李晓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