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5版:心悦诚评

16版:光影记录

从《长安三万里》爆火
看国产动画探寻“崛起密码”

(2023年08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奔涌着中华文化基因的诗情,唤起观众共鸣,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已超17亿元。中国动画,呈现出扶摇直上的喜人态势。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深海》等优秀动画电影接连出现,创作活力涌动、票房口碑不俗。根植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国产动画正以超凡的想象力和稳扎稳打的脚步,走出一条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

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探民族风格之路
  从繁华包容的长安,到小桥流水的江南,再到大漠孤烟的塞北,《长安三万里》将这些都浓缩在168分钟、48首唐诗里。电影院里观众情不自禁跟读朗诵,“中国文化就是电影最大的底气”“涌动在血液里的诗词基因”等评论获得高赞……这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涌动的鲜活缩影。
  自1922年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上映,中国动画走过百年时光。起伏之中,航向不变,那便是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探民族风格之路”。
  纵观近几年出圈的动画电影,“国风”“国潮”依旧是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赋予传统人物新内涵,创造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形象;《长安三万里》用诗意涵养家国情怀,传递出自强、包容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大鱼海棠》唯美地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创作传统文化主题的动画,是借力也是挑战。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故事,降低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门槛,却更考验创作者的基本功。
  为此,《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团队曾辗转多地采风。导演谢君伟介绍,每一个镜头,细致到郡守府外的影壁、文人玩的酒筹游戏、驿馆寺院里的诗板,参考了近百本文献以及众多出土文物。《李白全集编年笺注》《高适集校注》是“团队手边常备的工具书”。
  近年来,国产动画题材多元化趋势显著,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一代代人接受知识的方式在变化。‘95后’‘00后’习惯于通过视频接触新鲜事物,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吸引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进而更加热爱传统文化。”《长安三万里》监制、追光动画总裁于洲表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让我们相信国产动画电影崛起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当下和未来。”
动画科技创新,给观众带来更高层次的视听享受
  “10年,75亿帧”——《长安三万里》定档当天,追光动画创始人王微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动辄以“亿”为量级的数字,在动画的世界不足为奇。一串串数字的倍增,看上去有些“科幻”,背后是电影工业科技硬核发展的必然逻辑。
  “动画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们对于光与影的探索史,是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历史。”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说。作为虚拟与现实交融的艺术,随着新一代网络传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作捕捉等关键技术渗透到动画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与创作者的想象力充分融合、相互赋能,动画电影给观众带来更高层次的视听享受。
  随着工业化流程逐渐成熟,各环节人才培养日益完善,动画电影产能瓶颈正不断被打破。行业报告显示,2017年,能够完全制作中国动画的企业不超过30家,如今中国有近1000家动画上下游企业活跃在前线,其中120家可以制作高质量的动画。庞大的群体,正以不同路径各自探索,凝聚起提升国产动画水平的巨大合力。
  原创性、颠覆性创新,不仅依赖“器”的精进,更考验“人”的决心。导演田晓鹏在《深海》中用时7年,酝酿了一场关于视效创新的实验:独创的“粒子水墨”风格,将留白写意的水墨和具体写实的三维创新结合,中国画传统色彩与西方印象派美术交融,营造出梦幻般的深海世界。
  “创作过程中,为了还原水墨画的飘逸与颗粒感,我们将洗洁精、丙烯、食用色素、牛奶等混合,一遍遍重复了100多次。”田晓鹏说,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为了内容服务,拆解影片中的“劈海”镜头,单镜头粒子特效达100余层,粒子数量高达几十亿,这才打造出纤毫毕现、极致真实的场景质感。
  如何找到独属于中国的三维动画风格?在田晓鹏心目中,二维和三维的结合及其边界的探索,或许是突破口之一。“二维动画先天带有主观表现力,但在沉浸感、镜头和光影上,三维动画更加成熟,将两者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中国动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可能性。”这一想法在制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片头时萌发,在《深海》中积累了更加成熟的流程和方法。“创新,是我一直做动画的原动力。”田晓鹏说。

打造更多文化IP载体,让中国动画走向国际舞台
  时间回到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集结“最强阵容”创作出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问世。该片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和放映,先后参加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展映并多次斩获大奖,无论美学表达还是技术水平,当居世界一流。时隔近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导创作、与哔哩哔哩共同出品了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以“新生代”姿态回归,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以前,好莱坞、迪士尼、皮克斯就是我们创作的模板,但市场反响并不理想,观众也不买账。”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马华说,从模仿到局部原创再到纯粹原创,是中国动画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于这点,田晓鹏也有切身之痛:“我在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时,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方式的表演?”多年后,创作者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语境,“创作的故事、美术、表演方式都是东方的,国风自然而然流淌在国产动画的血液里”。
  翻开浩如烟海的动画“篇章”,人们深切见证中国动画的探索与前行,潮流和雄心。“中华文化的活力,不仅靠作品本身去发扬和传承,也来源于对IP的运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介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近年来不断加强版权和商标的管理,围绕服饰、食品、玩具等40个大类进行了1500余件的商标注册,构建了IP转化的新生态。
  展望未来,马黎认为,新技术、新应用和全产业链运营的双向赋能,将成为中国动画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动画行业要努力锚定提升精品原创力、产业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三大目标,在推动中国动画高质量发展上展现全新气象,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坚强助力”。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