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斑驳的墙体“穿”上亮色的外衣,用浓浓绿意取代“光秃”,老旧小区重新拥有年轻时尚的“气质”;加装电梯、改造老化管线管道、整治楼道,为居民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一场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蝶变”稳步进行。今年,我市持续加码,计划改造老旧小区项目53个,覆盖466个小区,涉及49011户,改造面积448.8万平方米。数据背后,老旧小区究竟如何改?我市采取了哪些举措?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
广泛收集居民改造意愿和需求
一步到位进行“起底式改造”
让“旧”小区展现“新”容颜,让原有居民过上“新”生活,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精准抓住居民生活痛点,让居民按需“点单”,针对性解决问题,老旧小区全面焕发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改造后的奎文区东庄小区看到,翻新的奶咖色外墙掩盖住了原先破损的痕迹,树木繁茂、道路干净,清新与灵动弥漫其间。健身广场宽阔整洁,红色、蓝色、黄色等色彩交织,活力十足。广场上,健身活动区、晾晒区、休憩洽谈区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全年龄段居民的活动需求。不远处,地面新规划的停车位上,机动车整齐有序地停放,整个小区秩序井然。
比起这些外在变化,更多暖心的改变藏匿在细节之中。“我们小区俨然变了一个样,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停车和休闲的地方都有了。”东庄小区居民时女士说。
老旧小区改造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改的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是惠民的“里子”。哪里需要改?怎么改最好?这要让社区居民说了算。摆十几个小马扎,社区、物业的工作人员与居民围坐一起,共同商量如何管理宠物,如何解决楼道漏水、小区道路破损等问题,如何让更多居民参与公共活动。群策群力,不一会儿,就商量出了初步的行动计划。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精准施策。“在老旧小区改造正式开启前,我们就联合社区共同开展了民意调查,居民从改造之初就全面参与了改造工作的每个环节。通过全覆盖式调研,了解社区现状与存在问题,广泛收集居民改造意愿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充分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在综合考虑居民建议的基础上,按照“一步改到位”原则,进行“起底式改造”。
综合居民意见和专业性规划,外塑“颜值”,内修“气质”。东庄小区不仅完成了内外墙粉刷、楼顶防水、大门更换、安装非机动车棚等基础类改造,而且注重丰富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全力满足居民对“美好住区”的期盼。
“我们还打造了340平方米的居民美好会客厅,为小区居民生活会客、日常休憩、洽谈议事等提供共享空间。”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
持续完善老旧小区“一老一小”服务功能
经过长时间探索、改造,如今我市诸多老旧小区设计出了个性化的“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老破小”迎来了“逆生长”。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拆拆建建,而是全面的“焕新升级”。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到加强“一老一小”等适老化及适儿化改造,结合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小区活动场地、绿地、道路等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的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加强老旧小区无障碍环境建设。
这一点,潍坊笃行不怠。潍城区中和街小区内,绿荫环翠,留存着岁月痕迹的松树静静伫立,无声“记录”着老人、儿童的欢声笑语。如今,小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多项服务,尤其是“一老一小”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着重考虑‘一老一小’生活需求,合理利用空间和布局,在小区西广场增设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设施,同时将零散空间打造成老年食堂、居民活动室、议事厅。”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结合小区居民实际需求改造、翻新思路,让“一老一小”各得其乐,成为潍坊老旧小区改造共识。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潍坊着力统筹建设养老、托育、助餐等社区服务设施,持续完善老旧小区“一老一小”服务功能,在现有养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布式、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片区规划建设与服务人口相适配的社区托育服务载体,同步实现居家养老、育幼和社区助餐等服务融合创新。
治“表”更治“里”,创新“1+3+N”物业管理工作机制
生活不是预先设定好的“代码”,老旧小区改造也不是“一锤子买卖”,随时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要想真正惠及民生,长期保持改造效果,需要建立长期维护和运营管理机制。
“我们通过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续筹等机制,确保改造后的小区进入维护、更新的良性轨道。”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
物业服务企业连接着千家万户,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的实际效能。为了让老旧小区改造治“表”更治“里”,潍坊创新“1+3+N”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即社区党组织“1”个引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3”方共治,居民群众、社会组织、志愿者、双报到党员等“N”方共同参与,形成了“一核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大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数千个“三无”小区结束了无人管、无人问的历史,实现了红色物业服务全覆盖。
在扎实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的同时,潍坊同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
如今,潍坊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党建为纽带,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等共同参与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
改造前问“需”,量身定制改造方案;改造中问“计”,激活治理内生动力;改造后问“效”,确保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惠及民生。系统写好老旧小区改造这篇“大文章”,潍坊改出了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