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士德
弥河,我们的母亲河,它诞于南山,流入北海,蜿蜒数百里。沿途或奇山秀水绿树成林,或沃野千顷柳绿花红,那一泓澄澈的山泉水,哺育着满河的鱼虾。依水而居的人们,闲暇时步入其间,游玩戏耍,捕鱼摸虾,既丰盛了餐桌上的美味,又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春天是捕鱼摸虾的最佳季节。整个春天难得下雨,两岸的麦田、果园、菜地隔三差五要浇水,弥河的水位眼瞅着下跌,才几天就变得浅了,水也流得缓了,再过上几日,宽阔的河面竟然瘦成一条小溪。这时的水还有些凉,不适合下到河里去,人们就拿着旋网或扒网站在岸上捕捞鱼虾。又过上几日,弥河开始断流,河床上这有一片水那有一个湾,水里的鱼虾越来越稠密。某个早晨,当人们赶来时惊喜地看到,有些水湾已干涸,许多鱼虾在湿漉漉的沙地上徒劳地挣扎,它们身上闪烁着的太阳光芒,如同跳跃的火种燃起旱地拾鱼者的兴奋。
这时那些面积大的湾子,依旧未水干鱼现,那里面聚集着更多鱼虾,还有大物。人们等上数日还不见干竭,干脆选择晴暖日下到水中混水摸鱼。这场面极其壮观,男女老少穿着不多的遮羞衣物下到水里,男人占据中间的深水区,女人、老人和孩子排在两边的浅水区,人挨人地蹚上数个来回,水变得越来越浑。小鱼小虾最先浮出水面,随后越来越多的大鱼也从水底浮起,它们露着脊骨张着嘴巴,游得歪歪斜斜,样子半死不活。这时人们开始了捕捉,有用旋网扣的,有用抄网抄的,有用两手抓的,也有人在水边上摸,两手分开伸到水中,合拢时已攥满了鱼虾。泥水中的虾子,不及鱼的忍耐力强,它们纷纷游到水边,跃起身子跳到沙地上,站在水边看热闹的老人不停地弯腰捡拾,一会儿就捡了一大把。
村里的老西是摸鱼高手。他常年在弥河里逛荡,捕鱼摸虾是他晚年的主要营生。春天,弥河刚跌水,他就开始摸鲶鱼。鲶鱼是有窝的,它们的窝多是在大柳树下面,窝外树根交错,门口有癞蛤蟆把守。老西穿着用旧车胎裁剪粘合成的橡胶裤,不紧不慢地下到水里,慢慢靠进鱼窝,一只手堵住窝门,另一只手摸出守门的癞蛤蟆,随后伸入窝子,一条接一条地往外掏,大的小的,一个窝里能捉到十多条。
混水摸鱼时,老西对浮在水面上的鱼儿不屑一顾,他要捕捉的是潜在水底的大家伙。他双腿在水中慢慢移动,用脚的触感寻找水底的大鱼。寻到了便俯身潜到水中,一手抠鱼腮,一手攥鱼尾,用力抓牢,猛地出水,胳膊一甩,大鱼被抛到岸上,摇头甩尾蹦跳不止,引得人们一阵欢呼。
比混水摸鱼更为壮观的要数炸鱼。炸鱼的动静大,参与的人数多,时间选在洪水频发的雨季过后,地点选择存有大鱼的深水区。人们在空瓶子里填入炸药和雷管,接上导火索,再把瓶口封严。操作炸鱼的是些胆大心细的年轻人,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两人,一人用篮子挎着炸药瓶,另一人负责投掷。几个小组的人分散开来,从不同的地点,将炸药瓶投到水中,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一根根水柱腾空而起,巨大的波浪层层叠叠地撞向河岸。等到硝烟散尽,波浪退却,数不清的大鱼小鱼翻着肚皮浮起,白花花地盖住了水面。在安全处等待多时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跑来,挥舞渔具不停地打捞水中的浮鱼,欢笑声、喊叫声、惊呼声响彻弥河。
钓鱼是一种悠闲的捕鱼方式。吉二最喜欢钓鱼,他的钓技在整个村子里首屈一指。钓具是他自造的,极其简单,取一根粗长的棉槐条做鱼竿,用一条细细的尼龙绳做鱼线,拿一根缝衣针放在灯头上烧一会儿,用钳子夹着弯成了鱼钩,鱼饵则是从菜园里挖出的蚯蚓。吉二站在岸上甩手抛线,立马就有鱼儿上钩,鱼竿一提,一条咬钩的草鲤摇摆着身子离了水上了岸,落进了他的鱼篓。
清澈的弥河水南来北去,一年四季,小河里欢声笑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