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良
说到“人间四月天”,想起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让很多人爱上了鸟语花香的春天。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大林寺桃花》里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芳菲尽”乍听起来,似乎和林徽因的“最美人间四月天”相互矛盾。
其实不然,大林寺坐落在海拔高度逾千米的山上,与山下温差较大,树木萌芽开花较晚,从而推迟了春天的脚步。我虽没见过白居易描绘的大林寺这一静美的景观,却忘不了那一年的亲眼所见:平原地区的桃树结的桃子,都长得已经像指头肚那么大了,但我在陕北黄龙山里,却惊奇地发现那里漫山遍野的野桃花正怒放着。其实也甭说那么远,就是青州仰天山上的槐花也是如此。市区的槐花已经凋谢好久了,可登上仰天山,这里却别有洞天;漫山遍野的槐花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花香。
除去海拔有差距,温差有高低,我推断诗人笔下出现的两个“人间四月天”,还与公历、农历有关。1912年1月1日,我国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你是人间四月天》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林徽因深受西方文化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作品又采用新体诗,所以采用公历比较合乎客观。诗中所说的“四月天”应为公历,对应农历则是三月,正是花开遍野的时候。
古人描写“四月天”说的都是农历四月。若按今年闰月的情况,得到公历5月中旬,才是真正的“四月天”。不用说那些桃花杏花,就是梧桐花也落了,应了白居易的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其实,无论农历还是公历,说哪个“四月天”都不矛盾,都是对美好春天的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