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科
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刘喜海是刘墉侄孙,他平生酷爱金石收藏,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与当时的许多社会名流及海外学者多有交往,著名政治家林则徐就是其中之一。
刘喜海与林则徐早年都在京城为官,林则徐对显赫的清爱堂刘家自然并不陌生,后来两人虽然都离京出任外职,但万水千山丝毫没有阻断他们深厚的友情。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则徐由陕西巡抚升任云贵总督,由西安出发前往昆明,道经宝鸡、宁羌等地进入四川,抵达成都时,与时任四川按察使的刘喜海相晤。早在两年前,林则徐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曾提及刘喜海擢升四川按察使之事。两人在成都重逢,自然杯酒言欢。
欣喜之际,刘喜海将世代收藏、由著名画家唐岱为刘家绘制的《槎河山庄图》展示给林则徐,并邀林则徐为画作题诗。林则徐感念刘家的显赫功业,遂作长韵。该诗后来收在《林则徐全集中》。诗前小序云:“庄在东武九仙山之麓。东坡云:‘九仙山有二,在东武者奇秀不减雁宕’是也。刘文正公曾大父西溪农部别墅在焉。文正公尝读书其中之锦秋亭。图为唐毓东岱作,王麓台题。刘文清公有诗五首并序,书于卷首。”
林则徐与刘喜海交谈中,曾谈及好友、时任陕西宁羌州知州的孙玉麒。刘喜海遂托林则徐恳请孙玉麒,查访当年宁羌人为康熙间任宁羌知州的先祖刘棨所立的刘公祠,并作修整,并请林则徐撰写楹帖寄悬祠中。
林则徐没有忘记此事,两年后的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四日,林则徐在数千里外的昆明写信给好友、宁羌知州孙玉麒:“前康熙间由宁羌牧洊升至四川方伯刘公棨者,前山东诸城文正、文清两公之祖父,而今浙江燕庭藩伯之高祖也。其治行已载于国史,而武都旧有专祠,但未卜时历百年,栋宇尚未坍圮否?”并委托经过宁羌的官员送去维修费二十金。林则徐在信中说:“虽不足以资匠工,亦聊借襄黝垩云尔。缅维阁下循良心迹,与刘公先后同符,琐事奉烦,或不厌弟之琐渎也。”
宁羌知州孙玉麒没有辜负林则徐的嘱托,他在宁羌任内重修刘公祠,并亲自撰写碑文,亦以良好政绩留存于史册。宁羌刘公祠今天虽已不存,但林则徐与刘喜海的那段友情佳话永远在人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