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都市新闻

10版:公益广告

频繁眨眼咧嘴
可能是抽动症

(2023年03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孩子频繁眨眼睛、皱鼻子、挥手臂、耸肩、咧嘴,甚至发出奇怪的声音,这些异常行为经常被家长当成是淘气的表现,不少家长还会用打骂或惩罚来提醒孩子,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殊不知,这可能是抽动症,家长若不及时关注,会导致孩子症状加重。对于抽动症的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高新院区儿一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亓艳华。
  亓艳华表示,抽动症是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发生抽动,具有不自主、反复、突发、无节律的特性。抽动症会因焦虑、兴奋等情绪而加重,心情放松时症状会减轻。然而,当孩子抽动症发作时,很多家长会刻意让孩子控制,认为多加提醒,孩子就会降低抽动的频率。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当孩子抽动症发作时,父母应该尽量不要过度关注,应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比如做家务、玩游戏、聊天等简单易行的事情,通过一些肢体运动和注意力转移,可以逐渐减轻抽动症引起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情绪。当有人盯着孩子或当面提醒孩子的异常行为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会不自觉地产生抽动表现,从而导致抽动症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
  亓艳华提醒,如果孩子情绪低落,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开导,让孩子们感觉抽动就像头痛和感冒一样普通,当儿童接受这种观点时,自然会减少抽动对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在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做一些预防工作,以减少孩子抽动症的发生。首先,家长必须正确面对抽动症,加强对孩子的护理工作。家长应清楚了解抽动症的常识,配合医生及时查出孩子抽动症的原因,在掌握儿童发病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儿童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其次,家长要克服不良的家庭教育,打骂孩子、过度保护或放任教育等都不可取。再次,如果父母有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不耐烦等,必须与子女同时接受心理咨询。先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再开导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