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0版:公益广告

11版:文娱圈

16版:光影记录

全国收视率第一,话题刷榜

近24万人打分,豆瓣评分9.1

《狂飙》何以狂飙

(2023年02月0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是在走亲访友的路上,就是在追《狂飙》的途中。”在央视八套播出以来,全国收视率第一,同时成为独播平台爱奇艺的新“剧王”,这就是反黑题材电视剧《狂飙》,冲上几乎所有传播平台话题和流量的前列。截至发稿,该剧在豆瓣获得9.1的评分,有近24万人打分。为什么一档“传统”反黑题材的电视剧能够脱颖而出、刷屏霸榜?

尺度、演技、剧情,没有一项是拉胯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狂飙》剧名背后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在狂飙?
  有观众说是尺度在狂飙。相比于大多数传统扫黑题材影视剧主要将目光集聚在打黑英雄身上,《狂飙》一反常态,大胆采用一正一邪双线叙事手法,毫不避讳地细致描绘“黑社会”老大发家史,生动讲述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市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故事。当“黑社会”老大不再只是刻板的“陪衬”,更能反映出扫黑除恶行动本身的不容易和任重道远。
  也有观众说是正义在狂飙。像剧中的正义代表安欣(张译 饰),虽然在与黑恶势力的搏斗中早已遍体鳞伤、疲惫不堪,甚至众叛亲离、陷入绝望,但始终挺立在扫黑斗争的最前沿,哪怕成为了京海市的“孤勇者”也初心不改。
  此外,更多人会感慨是演技在狂飙。单看电视剧演职人员表,就足以让人“安心”。张译、张颂文,加上张志坚、吴刚、倪大红等一大批老戏骨联袂演绎,全员演技在线,观众们沉浸其中。
  在这方面,《狂飙》最大的亮点要属演员张颂文,他饰演的高启强几乎承包了全剧一大半的流量话题。张颂文演得过于逼真,以至于许多弹幕齐刷刷呼吁“建议查查,不像演的”。甚至有些剧迷发表评论:“‘强哥’演技好到隔着屏幕,我都能闻到卖鱼强的鱼腥味,以及黑化后的古龙香水味。”
采取双线叙事手法,人物不再脸谱化
  为什么《狂飙》与普通扫黑题材影视剧相比技高一筹?除了“硬核”演员演技打底外,《狂飙》的厉害之处在于找准了叙述角度和呈现方式。
  “黑恶势力是有原罪的,坏人从故事开始就是坏人。”普通扫黑影视剧与《狂飙》相比,输就输在过早地框死反派角色,脸谱化反派人物,把每个反派角色都塑造成不择手段、阴狠狡诈之辈。剧情中正邪两派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没有过渡,更没有所谓的“灰色地带”。
  正义值得歌颂,但是邪恶同样需要客观剖析。黑恶势力不是从天而降,形成的过程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土壤。与普通扫黑影视剧相比,《狂飙》赢就赢在讲活了一个普通老百姓走向邪恶深渊,演变成“黑社会”老大的唏嘘故事。在《狂飙》中,正邪不是势不两立,而是会彼此相交,甚至互相转换的。
  《狂飙》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正邪间的斗智斗勇,也是人心浮动和人性抉择。电视剧《狂飙》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智商,刻画了一个“黑社会”老大的发家史,揭露了盘旋在剧中京海市多年黑恶势力的历史成因,在扫黑除恶、弘扬正气的大前提下,让整部剧显得更加有血有肉、顺情应理、合乎逻辑。

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现实和职场生态
  当然,除了演技、剧情等表层元素外,《狂飙》之所以让观众停不下来,还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人性本身、职场生态以及社会现实。
  故事发生的时间维度横跨2000年至2020年。20年飞速发展,发展意味着变化,伴随着问题,牵扯着改革,特别是围绕如何从中国式人情社会走向中国式法治社会的时代命题,剧中也有很好地承载、交代和体现。
  有影评说,如果说高启强是人情社会的代表,那么安欣就是法治社会的代表,两个主角之间的冲突,事实上也是法治社会和人情社会的冲撞。当人情遇上法律,路在何方?如何实现法治?剧情引人深思。
  为什么这部剧这么多年轻人爱看?因为《狂飙》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了职场生态。《狂飙》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在不断“狂飙”。高启强深谙人情社会,一有上岸机会就咬住不放,死里逃生;安欣一直被人情社会挤兑,坚守理想却被现实砸了个稀巴烂,最终一夜白头。
  《狂飙》即将收官,但该剧引发的思考仍在继续。网上有句话说得好,“无论生活怎样,保持清醒,保持善良”。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