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汛期,暴雨、强对流天气高发。汛期暴雨局地性、突发性强,雨量大、危害重,极易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暴雨天气如何应对?遇到自然灾害如何自救?我市应急部门作出极端天气避险提示。
□本报记者 王晓萌
暴雨天气要注意什么?
警惕危险区域。关注最新天气预报,尽量减少外出和涉水活动。不在山区沟谷、滩涂河道、泄洪道等区域游览、野营和露宿;不到山地、峡谷、水边等易发生灾害的场所游玩。
居家要注意。检查家里电路等设施,如遇进水立即切断电源;提前关闭门窗,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沙袋等防止屋内进水;妥善安置阳台易落物品。
户外行走防触电、避漩涡。在户外遇到雷雨天气时,尽量躲避在安全的建筑物中,不要拿着金属物在大树底下避雨及接打手机,以防雷击;不贸然涉水前行,警惕井盖、下水道等,远离河流湖泊、简易建筑物以及各类电箱设备、空调机箱、广告牌、路灯、信号杆等,遇到漩涡尽快绕行,防止触电、跌入窖井等。
车辆被困速逃离。车辆熄火时,下车到高处等救援;如积水尚未堵住车窗,摇下车窗逃生;如车体被整个淹没,可借助防盗锁、羊角锤破窗逃生。
行车不进积水区。行车应减速慢行,避免驶入积水区、地势低洼区。
遭遇洪水要镇定。保持镇定,放松身体,抓住漂浮的木板等物体等待救援。
遇险立马找救援。有通信条件的,联系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自己的位置和险情。无通信条件的,可挥动衣物、大声呼喊,向外界发出求助信号。
无法转移找高地。立即寻找屋顶、楼房高层等高处暂时避险,不要独自游泳转移;不要逗留在高陡边坡、临崖、临沟、临水、高填方等危险区域,谨防跌落和垮塌。
遇到泥石流等灾害怎么办?
在河边遇到泥石流时,要往河两边跑。在山谷遇到泥石流时,要往与泥石流呈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跑。不要在陡峻的山坡下面、爬到树上躲避,应到平整安全的高地躲避。
遇到山体滑坡,应向山坡两侧稳定地区逃离,不要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逃离。当无法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或者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保护好头部。
遇到山体崩塌,若处于山体崩塌体底部,应迅速向崩塌体两侧逃生;若处于山体崩塌体顶部,应迅速向崩塌体后方或两侧逃生。
遇到山洪、地质灾害如何避险?
注意预警信息。及时关注暴雨、洪水预警(如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
提前备好应急物品。检查家中排水系统,预防内涝。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手机、充电宝、手电筒、饮用水、干粮、药品等必需品,以及雨衣、救生衣、保暖衣物等防护用品。
熟悉转移路线。提前了解指定的安全转移路线和集中安置点,避免临时慌乱。注意避开低洼地带、桥梁、河道等危险区域。
转移时注意事项。服从工作人员安排,有序转移,不擅自行动。优先帮助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撤离。
避险原则。洪水来临时,迅速向高处转移,勿贪恋财物或冒险涉水。夜间转移时,应结伴同行,用手机或手电筒照明,注意脚下安全。
紧急情况应对。若被洪水围困,立即拨打110电话或119电话求救,尽量站在高处、显眼处等待救援。
转移后的注意事项。到达安置点后登记个人信息,配合工作人员管理。注意卫生,避免聚集,预防疾病传播。
返家注意事项。洪水退去后,需等待通知,确认房屋安全再返回,切勿擅自回家。回家后,检查房屋结构、用电、燃气安全,谨防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