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方方
春节一番热闹过后,一些年轻人为了梦想和生活,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长辈家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个别老年人面对落差,一时难以适应,陷入焦虑、抑郁,甚至出现躯体症状。对此,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中级心理治疗师谢同英为老年人摆脱“节后综合征”支招。
家住奎文区、今年80岁的李女士的老伴多年前去世,子女平时都在外地,春节才能回来团聚。春节后,子女们离开家乡返回工作岗位,家中一下子冷清了下来,让李女士难以适应。最近,她感到心烦意乱,看着空荡荡的房间,独自落泪。
谢同英表示,像李女士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很多老年人面对热闹后的冷清免不了会暗自伤神。面对亲人短暂团聚又分离后的状态,老年人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心态。
回归日常作息
春节期间的生活作息往往会因为各种聚会和活动而变得不规律。春节过后,老年人应尽快调整至平时的生活节奏,每天按时起床、吃饭、休息。规律的生活能让身体和心理获得稳定感,有助于缓解孤独带来的焦虑。比如,每天早上去公园散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中午小憩一会,保持充足的精力;晚上按时入睡,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培养兴趣爱好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项或多项兴趣活动。喜欢书法、绘画的,可以用笔墨纸砚抒发情感;热爱音乐的,不妨学唱几首新歌,或者参加社区的合唱团,用歌声传递快乐;钟情于阅读的,可以选几本书读一读,拓宽视野、丰富内心;还可以养宠物,如小猫、小狗、小鸟,来获得情感寄托。通过兴趣爱好,老年人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社交圈,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老年人不要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老年大学的课程、志愿者服务、文艺演出等。通过参加活动,与同龄人交流互动,分享生活经验,找到归属感。此外,与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能为生活增添乐趣。闲暇时,互相串串门,聊聊天,让邻里之间充满温情。
与远方的亲人保持密切联系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与子女、孙辈视频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即使不能经常见面,也能通过屏幕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和牵挂。
春节后的孤独,是许多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只要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变化,便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同时,子女也应该多关心老人,即使远在他乡,也要经常与老人沟通交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未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