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随着“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万众期待的“潍坊象”揭开了神秘面纱。此次是“潍坊象”化石自1979年出土以来首次展览,不仅是一场关于远古巨兽的精彩展览,更是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弘扬潍坊城市精神、打造潍坊文化旅游新地标、助力更好潍坊建设的展览。
□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署名除外)
“潍坊象”化石“重见天日”,参观者与远古生命对话
12月28日,走进潍坊市博物馆腾云阁展厅内,一具令人震撼的象复原骨架矗立在展厅中央,肩高4.83米,体长8.5米,体宽2.2米,单门齿长就有3.7米,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象。站在它面前,人们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上,成群结队的大象在此繁衍生息,叫声震彻长空。
“哇,大象的腿骨好长!”在“潍坊象”股骨化石展柜上,写着“比比谁是大长腿”,这根长1.29米的股骨化石,引来观众的惊呼。“潍坊象”头骨化石、门齿化石、肱骨化石……展览共展出64件古生物化石实物,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扇通往知识新世界的大门。
展览还通过考古现场还原、生存环境再现、多媒体展台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潍坊象”的体型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化石展的二楼是互动研学区,精彩纷呈的互动环节,新奇有趣的探秘活动,让大朋友、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该区域还融入了临朐山旺化石、诸城恐龙化石等珍贵发现。
“研学区通过科研的方式对‘潍坊象’进行延伸,讲述大象的演化过程,‘潍坊象’与城市发展、生活环境的关系等,让人们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思维启发、能力提升。”来自北京的专家关键表示。
展览热度高人气旺,专家和观众赞誉不断
“潍坊象”生存于距今约20万年前,作为唯一以中国地名命名的猛犸象新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科普古生物门类资源的研究价值,展览吸引了众多古生物专家前来参观。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第四纪亚太地区地层委员会主席金昌柱,当年主持“潍坊象”挖掘工作并为“潍坊象”命名,从北京远道而来,一睹“潍坊象”风采。“大象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形象,也是吉祥的象征,数十万年前大象曾在这里生活,而且体型硕大,说明潍坊是风水宝地,生态环境很吉祥。”金昌柱表示,在全球发现的400多种象中,“潍坊象”是独一无二的,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象,通过“潍坊象”化石展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潍坊象”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
时隔多年再次来到潍坊,金昌柱感慨:“潍坊历史文化深厚,名人辈出,自然环境好,潍坊人热情,仰头风筝满天飞,地上有‘潍坊象’。‘潍坊象’将为潍坊的经济、文化发展助力。”
“很激动,45年后‘潍坊象’复原,重见天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王元表示,第一次看到复原后的“潍坊象”非常震撼,他希望“潍坊象”不只在潍坊展出,也能够走进省级、国家级博物馆,吸引更多古生物专家来到潍坊,进一步研究“潍坊象”的价值,让“潍坊象”这张潍坊名片能够立起来。
不少市民带着孩子走进展览现场,开启一场充满惊喜的科普探秘。从事地理相关工作的市民尹文青一家三口前来参观。“孩子非常喜欢大象,带孩子来展览上见识下化石实物,让孩子对‘潍坊象’的认识更加生动、形象。”尹文青说。
“震撼、壮观、雄伟!”在“潍坊象”复原模型前,市民曾抗表示,通过展览,对“潍坊象”相关知识以及当时潍坊的气候、自然资源都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对潍坊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用好用活“潍坊象”城市名片,助力更好潍坊建设
本次展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东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为学术指导,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市文物局共同主办。
认识地球历史,才能更好地保护现在的环境。潍坊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潍坊象”化石展,让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加强对不同地质年代潍坊区域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与生物的协同演化进程的了解,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守护好万物和谐的地球家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因与“祥”谐音,被赋予了吉祥、和谐、繁荣的美好寓意,承载着“太平有象”“万象更新”等深厚的文化寓意,与潍坊城市精神高度契合。作为潍坊文博史上的一件盛事,本次展览将进一步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拓展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助力建设更好潍坊,诠释、践行潍坊城市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潍坊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持续做好“潍坊象”化石的保护修复、展览展示、研究利用和宣传推广等工作,深度挖掘“潍坊象”化石的多重价值,真正用好用活“潍坊象”这一城市名片,助力提升更好潍坊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