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运动吧

11版:法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买购物卡返利”?
当心!这是骗局

(2024年12月2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晓萌
  近日,某市民遭遇“投资超市购物卡”诈骗,由于“醒悟”及时,在警方的帮助下挽回了自己的辛苦钱。为此,寒亭公安分局民警就此类诈骗进行解析,提醒广大市民谨防被骗。
  近日,黄女士来到派出所求助:自己刚购买了4万元购物卡,已把卡号和密码发给陌生客服,怀疑是诈骗。社区民警迅速跟进了解,得知黄女士通过某社交平台加到一网友,对方把她拉进“中融高级会员群”,群内客服让她登录指定网址充钱,并会依次退还,获得佣金。黄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充值了500元钱,竟然真退还了500元并获得60元佣金,还能提现到数字钱包。客服称投得越多获得佣金越多,建议黄女士充4万元,此次充值需通过购买购物卡,并将卡号和密码拍摄提交后由客服帮忙操作充值。于是,黄女士按照对方提示在超市购买了4万元购物卡,并将卡号及密码全部发出,虽然黄女士心里已经在打鼓,但毕竟有过一次成功提现,还是想冒险试一试。经过一个晚上辗转反侧,她越想越不对劲,赶紧到派出所报警求助,民警随即带黄女士前往该超市进行紧急暂停激活。万幸,购物卡尚未激活。经协商,当天下午,超市将钱成功退还给了黄女士。
  民警介绍,这类诈骗大多有一定的套路,犯罪分子利用了民众的某些心理。
  投机取巧、贪婪心理。过程短、返利快、零门槛、无风险,骗子的谎话极具“诱惑性”,不少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身其中,甚至有人企图“反赚”骗子一笔,再及时抽身。
  蚕食鲸吞、从众心理。受害人起初有一定警觉,但当被拉入群聊发现“所有人”都在“炫耀财富”,原本心理防线就容易被攻破,骗子就会一步步“耐心钓鱼”,直到受害人彻底信任。
  心有不甘、侥幸心理。刷单受害人到最终已经出现了“赌徒”心理,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总想着再试一次就能回本,殊不知再多次的尝试,只会越亏越多,及时止损、果断报警才是正确的选择。
  警方提醒:不要轻易点击或扫描陌生人发来的各种链接或二维码,更不要在陌生App或链接上进行支付,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挣得合法薪酬才是王道。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骗子会在诈骗话术里特意回避“刷单”二字,而是打着“做任务分提成、返佣金、抖音点赞、抢单”等噱头吸引受害人,不要轻信高额回报说辞,冷静对待才是上策。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遇到可能被骗的情况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及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