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朋友们都“全副武装”了起来,手套、围巾等保暖品齐上阵不说,就连车子也披上了“挡风被”,安上了“遮雨棚”,这些“御寒神器”虽然为车主带来了温暖,也伴随着一些安全隐患。日前,青州市公安局民警就“冬季骑行防寒保暖”作出安全提示。
□本报记者 王晓萌
案例
近日,江苏南京一位市民报警称,有一名男子躺在马路旁,头部血流不止,伤势较重。伤者被救护车带走后,现场留下了满地的电动自行车碎片以及一件挡风被。监控画面显示,男子在电动自行车上加装了挡风被,在骑行过程中,其身子缩在挡风被后,车速有些快,突然电动自行车在行驶中偏离了路线,连人带车撞向了一旁的路牙石。
后来受伤男子称,自己当时车速有点快,恰好一阵风吹起了他的挡风被,遮挡了视线,所以失去方向,撞向了一旁的路牙石。
隐患
除了遮挡视线外,这些“御寒神器”还给骑行安全带来哪些隐患呢?相关民警介绍,加装“御寒神器”有六大隐患。
隐患一:遮挡视线,操作受限。使用挡风被容易出现视角盲区,看不清楚前方区域的地面,转弯、拧油门、刹车的灵活度下降。
隐患二:行车阻力加大。安装挡风被后,行车阻力会加大,车身稳定性降低,增加骑行难度。
隐患三:容易夹挂或卷入车轮。一些体积较大的挡风被,在行驶中还容易夹挂或卷入车轮。
隐患四:影响手部操作。一些车主为了御寒会在骑行时“反穿衣”,这样会导致手臂尤其是手肘处用力时遇到阻碍,影响手部操作的灵活性,易引发交通事故。
隐患五:影响散热。充电器或充电线被挡风被盖住,会影响散热效果,很有可能引发火灾。
隐患六:填充物易燃。挡风被和把手式手套通常使用聚酯纤维作填充物,用绒布做内衬,这两样都是易燃物,聚酯纤维容易发生静电,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支招
那么,冬季骑行时有哪些防寒保暖的有效方式呢?
民警提示,第一,佩戴安全头盔。佩戴头盔不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还能在危险来临时第一时间保护驾驶人的头部,守护出行安全。第二,多穿保暖衣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反穿外套,这会严重影响驾驶人的操作灵活性,骑行过程中很容易因平衡性差导致事故发生。第三,穿戴骑车专用的分指手套。相较于加装车把式手套,穿戴骑行专用的分指保暖手套更加安全。第四,穿戴短围巾和佩戴护膝。驾驶人可以选择佩戴长度合适的围巾来进行颈部保暖。切记不可穿戴过长的围巾,否则可能在骑行过程中被卷入车轮。腿部可以选择佩戴护膝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