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意味着进入“数九寒天”,天气更加寒冷,人们容易出现手脚冰凉、脘腹冷痛等不适,日常饮食宜选用辛温散寒、温中健脾之品。在民间有“冬至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因此可以适当食用滋补肝肾之品来滋阴补气,以帮助身体顺应季节变化,增强免疫力。对此,潍坊市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张永超、阳光融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赵飞和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杨玲玲为市民推荐几款养生药膳。
□本报记者 王路欣
药膳一 参芹水饺(约1人至2人量)
用料:人参粉3克,牛肉250克,芹菜200克,胡萝卜50克,饺子皮适量,葱、生姜、蒜、料酒、植物油、盐适量。
做法:牛肉剁成细末,加入人参粉、葱、生姜、蒜末、料酒、盐及植物油搅拌均匀,腌制1小时-2小时备用。芹菜、胡萝卜焯水后切碎,加入腌制好的牛肉馅中并搅拌均匀。在饺子皮中放入适量馅,包好。将包好的饺子下沸水锅中煮至再次水开后,加少许冷水再次煮沸至水饺漂浮起来,捞出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胃。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手脚冰凉的人群。
药膳二 萝卜排骨汤
用料:白萝卜500克,排骨250克,红枣10颗,枸杞、生姜、料酒、盐适量。
做法:排骨斩小段用流水冲洗干净,锅内加水烧开后加入少许料酒、生姜片,排骨稍煮片刻捞出备用。白萝卜切成大块,红枣、枸杞洗净备用。在瓦煲中加入足量清水,放入排骨、萝卜、红枣、枸杞、姜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煮约1小时至汤色浓郁,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开胃。萝卜和排骨都是温性食物,可以驱散体内寒气,适合冬季食用。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萝卜的功效:“熟者甘温,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肥健人,已带浊,百病皆宜。”吃萝卜虽然好处多,但不建议与人参同时食用,白萝卜的顺气作用会使人参的补气效果大打折扣。红枣和枸杞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可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药膳三 羊肉炖萝卜
用料:羊肉250克,白萝卜100克,党参15克,生姜、黄酒、盐适量。
做法:将羊肉、白萝卜洗净后切块,党参洗净备用,生姜洗净拍烂备用。将所有材料连同料酒倒入砂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左右的冷水,用大火煮沸后,转至小火再煮1小时-2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补肺,温脾暖肾。羊肉性温,味甘,是冬季温补的佳品,可以帮助驱散体内的寒气,增强体力,改善血液循环。在煮羊肉汤时,还可以加入当归、枸杞等中药材,既有助于温补肾阳,又能滋养气血,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人群。
药膳四 红枣桂圆粥
用料:糯米100克,红枣10颗,桂圆干20克,枸杞10克,冰糖适量。
做法:红枣洗净后去核,桂圆干用清水泡软,糯米提前浸泡1小时,枸杞稍微冲洗一下备用。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清水,开火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直到糯米变软,出现黏稠感,加入红枣和桂圆干,继续用小火慢煮15分钟-20分钟,直到红枣变软,桂圆的味道完全融入粥中。在粥快煮好时,加入枸杞和适量冰糖,搅拌均匀,继续煮5分钟,直到冰糖完全溶化即可。
功效:养血安神。冬至时节,夜长昼短,人体易感疲倦和困倦。红枣与桂圆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是冬季养生的理想食材。常喝红枣桂圆汤,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季节性疲劳。
药膳五 紫苏生姜红枣汤
用料: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做法:将红枣洗净后去核备用,生姜去皮切片备用,将鲜紫苏叶切成丝,与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中煮沸,再改用小火煮30分钟,之后将锅中的紫苏叶和姜片捞出,剩下的汤继续煮15分钟即可。
功效:暖胃散寒,帮助消化。紫苏和生姜都是温性食材,有助于驱散体内寒气,特别适合冬季体质寒凉的人。紫苏能温中散寒的同时具有安神作用,生姜辛温,能暖胃驱寒,缓解因寒冷引起的腹痛、腹泻等不适。红枣是补血养气的食材,具有增强体力和改善气血的作用,还能补充血液中的铁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如脸色苍白、手脚冰凉、疲倦乏力等。
药膳六 萝卜鲫鱼汤
用料:鲫鱼2条,萝卜一小段,生姜一块,蒜末、盐适量。
做法:清洗干净的鲫鱼用纸擦干水分,萝卜切成丝备用。油热放入生姜片,放入鲫鱼,小火煎至两面微黄后加入适量清水(没过鱼身即可),大火煮开转小火炖煮15分钟,放入萝卜丝,加入适量盐,继续煮10分钟左右,撒上蒜末即可出锅。
功效:萝卜可消食化痰、下气宽中,鲫鱼能健脾利湿、和中开胃,两者搭配,既营养又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