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4版:历史建筑讲故事

08版:光影记录

09版:寻找真实的刘墉

10版:寻找真实的刘墉

11版:寻找真实的刘墉

12版:寻找真实的刘墉

13版:寻找真实的刘墉

14版:寻找真实的刘墉

15版:寻找真实的刘墉

16版:寻找真实的刘墉

浓墨宰相书法名满天下

(2024年12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乾隆皇帝钦印收藏的刘墉书法《入法界体性经》。
  《槎河山庄图》局部。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被公认为“本朝书法之最”,有“浓墨宰相”之誉。刘家的稀世名画《槎河山庄图》轰动朝野,乾隆欲前往观看,刘墉怕劳民伤财,委婉进言阻止。
书法采众长自成一家 嘉庆帝当国宝赠送使臣
  刘墉6岁习书,初学董其昌、赵孟頫,继学二王、钟繇,字体“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中年深研颜真卿、苏轼、米芾,“笔力雄健,局势堂皇”。晚年潜心北朝碑版,上溯魏晋,古朴深沉,藏巧于拙。师古而不泥古,取赵孟頫之圆润,董其昌之重拙,苏东坡之丰腴,颜真卿之浑厚,书法兼采众长,匠心独具,别开蹊径。其书以浓用拙,以燥用巧,用墨厚重,枯润互映,貌丰骨劲,味厚神藏,精妙优雅,独成一家,改革清初馆阁体一统之时风,开启清代书法继承创新之先河。清代学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评价“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
  清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刘墉有学生名叫戈仙舟,戈仙舟的岳父就是翁方纲。翁方纲时任内阁学士,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学家,书学欧阳洵、虞世南,能写一手好欧体,瘦劲峻拔,疏朗爽健,惟妙惟肖,真假难辨,常以为自豪。
  有一次,戈仙舟拿着刘墉的一幅作品去请教岳父。翁方纲看后不屑地说:“书法宜重师承,谨守法度,去问你的恩师,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古人的呢?”
  戈仙舟将此语转告刘墉,刘墉笑着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墨守成规,匠人之气也;自立风骨,方为大家。我自成我书尔。去问你岳翁,他的书法哪一笔是他自己的呢?”
  翁方纲闻听后,若有所悟,遂博采众长,自立风骨,终成一代大师。
  嘉庆帝对刘墉书法非常欣赏,在上书房读书时,曾专门跟师傅刘墉学过书法。登基后,赠刘墉一方名砚,上刻“宋德寿殿犀文砚”,底镌御制铭:“琴古之产兮星文彻端,异石足珍兮辟尘辟寒,他山可磨兮如玉斯受,聊以寓意兮取诸德寿。”嘉庆帝还将刘墉书法作为国宝赠送日本使臣,日人如获至宝,争相传阅。日本《论书百绝》书有诗赞曰:“得法山阴帖学宗,柔笔使转意尤浓。墨痕点漆乾隆纸,犹听空林远近钟。”
  刘墉书法名盛一时,与成亲王、翁方纲、铁保被誉为四大书法家,被公认为“本朝书法之最”,有“浓墨宰相”的美誉。
爱好收藏古砚精品 诗文书法刻印行世
  刘墉擅长书法,亦好收藏名砚,有不少是古砚精品。老朋友纪晓岚也喜欢收藏砚台,其书房名便是“九十九砚斋”,二人之间经常发生“砚遇”,有时甚至明抢暗夺。有一回,刘墉得到一方黼文砚,非常喜欢。纪晓岚见了,也很眼馋。刘墉便忍痛割爱,将这方砚台赠送给纪晓岚。
  刘墉书名远播,时人以求得刘墉墨宝为荣,但刘墉极少以字酬人。其妾黄氏善摹刘体,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虽韵味稍减,但工整已甚,凡只署“石庵”及用长脚“石庵”印者,多为其代笔之作。
  嘉庆九年(1804)腊月二十四凌晨,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地一片凄凉,到处是银装素裹。刘墉上朝归来,饮啖如常,至晚端坐而逝,享年85岁。
  嘉庆帝闻知,不胜悲痛,谕曰:“刘墉克承家世,清介持躬,扬历中外。年逾八旬,精神矍铄。兹闻溘逝,深为痛惜,加恩晋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即派庆郡王永璘带领侍卫十员,前往祭奠。赏给陀罗经被、银一千两。并命墉侄刘镮之来京经理丧事。”赠谥号“文清”。
  刘墉一生屡掌文衡,曾三任学政、三署国子监、四任乡试正考官和会试大总裁,还兼任过《四库全书》副总裁和三通馆、会典馆正总裁,主编过《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典》《皇朝通志》《清会典》《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等文献,为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刘墉逝后,经嘉庆帝恩准,刘镮之将刘墉生前所著诗词、文章、书法分别搜集整理勒石刻印,有《石庵诗集》《清爱堂帖》《石庵法帖》《刘文清公文集》17卷等行世。
名画《槎河山庄图》
王公巨卿争相题跋

  刘墉不仅为后世留下许多书法墨宝,还流传下一幅稀世名画《槎河山庄图》。
  刘必显购置槎河山庄后,在此建私塾,刘统勋、刘墉父子都曾在槎河山庄锦秋亭读书。
  刘统勋显达后,对槎河山庄怀念有加,亲笔题写当年读书的锦秋亭匾额,并请当时著名画家、御赐“画状元”之誉的内务府总管唐岱绘制《槎河山庄图》,著名画家王原祁为之题跋。该画辗转收藏,曾一度失传100余年。
  笔者颇费一番周折,终于打听到该画下落。上世纪60年代,刘氏后人为生计将《槎河山庄图》卖给文史学家、收藏家周绍良。周绍良又将该画转赠给在山东工学院任教的堂兄周震良教授,周震良将该画捐赠给山东省博物馆。
  笔者在山东省博物馆有幸一睹传说中的名画真容。《槎河山庄图》为横幅绢本设色长卷,画芯长532厘米,画作与题跋长达40余尺,上有25名高官显贵题跋,内容5600余字,山水着色,气势恢宏。画面主体为重峦叠嶂,山峰苍翠,绵亘百里,五莲、九仙、马耳诸山皆入画中,山庄之楼、亭、草堂、溪流、瀑布及宰相湖历历在目。
  刘墉亲为《槎河山庄图》题跋500余字,还在画卷上题诗五首。
  槎河山庄景色秀丽,巨幅长卷出自名家,一时轰动朝野,王公巨卿争相一睹为荣。
  后来,嘉庆皇帝听闻《槎河山庄图》盛况后亦诏令御览,并御笔亲书《题石庵师傅槎河山庄图》云:
  相国家声著,洋洋表海东。
  披图知胜境,怀旧仰高风。
  嘉树人常誉,仙庄笔更工。
  圣朝功业重,元气萃鸿蒙。
  成亲王、恭亲王,皇十一子、皇次孙,大学士梁国治、朱珪、阮元、庆桂、嵇璜,尚书德保,协办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英和、协办大学士纪晓岚、湖广总督林则徐等25名王公巨卿及书法大家分别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