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与和珅同朝为官二十余载,和珅权倾朝野,但刘墉独善其身,在大事上清醒果决,劝说乾隆于禅位时交出传国玉玺,后又查办巨贪和珅,建议嘉庆帝于和珅一案速查速决,以安朝臣之心,稳定政局。刘墉任领班首辅大学士,鞠躬尽瘁,辅佐嘉庆整肃朝纲,励精图治,出现了短暂的嘉初盛世。
和珅权倾朝野
刘墉独善其身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一开头就是刘墉会试时受到主考和珅的刁难,实际上和珅比刘墉小30岁,刘墉中进士时和珅刚刚出生。只不过和珅受宠,平步青云,很快就官居刘墉之上。
和珅,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乾隆十五年(1750)出生于满洲正红旗将门之家,父常宝曾任二品将军福建副都统,生母为河道总督嘉谟之女,继母系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和珅早年在咸安宫官学读书,博闻强记,通晓满、汉、蒙、藏文,20岁时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娶大学士英廉孙女为妻。中秀才后,乡试不第,乾隆三十七年(1772)任三等侍卫。
乾隆四十年(1775)春,乾隆南巡。正行走间,京城留守军机处飞马呈送军情边报,上奏四川白莲教造反,首领王三槐招抚复逃,重揭反旗,攻城掠地。乾隆读罢大怒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孰之过也?”
这是引自《论语》朱熹批注中的一个典故。陪同官员因不明军情真相,无人敢答,一时沉默。忽听轿旁一人答道:“万岁爷是说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吧!”
乾隆注目一瞧,说话的是一名銮驾侍卫,身佩长剑,年约二十五六。中等身材,眉清目秀,机敏灵巧,问道:“你是何人?”
那侍卫答道:“启禀万岁爷,奴才和珅,与皇太后同族,曾在咸安宫官学读书,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见他口齿伶俐,龙心大悦,遂命和珅任御前侍卫,授正蓝旗副都统。
由于和珅善于察言观色,乾隆对他十分赏识。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26岁的和珅便被破格提拔为户部侍郎;三月,任军机大臣;四月,授内务府总管大臣;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赐紫禁城骑马,一年之内六次升迁。和珅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和户部尚书后,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官员犯罪可通过交纳一定的银两来免罪,所收银两收入内务府库,供宫廷运用,甚得乾隆欢心。
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珅任户部尚书,不久又先后调任兵部、吏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36岁的和珅就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成为首辅大学士。乾隆又把最喜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赐婚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成了皇亲国戚,自此“宠任冠朝列”。
刘墉查办完国泰案后,迁吏部尚书。乾隆四十八年(1783),署直隶总督,后调吏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乾隆五十年(1785),与和珅同时授协办大学士,兼上书房总师傅。清朝设两个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相当于副宰相。刘墉与和珅同朝共事20余载,没有传说中的明争暗斗,但也没有同流合污,刘墉还是以正直形象赢得朝野的尊重。
在和珅受宠、权倾朝野的情况下,满朝文武无人与其争锋。刘墉作为下属,能做到不依附和珅,独善其身,难能可贵。老于世故的刘墉虽然在小事上时常“滑稽悦容”,大事上却不糊涂,只是等待时机而已。如查办国泰、争夺大宝等事件都是在和珅的掣肘下所为,刘墉还是起了主要作用的。
官拜体仁阁大学士 力查巨贪奸相和珅
随着权力的登峰造极,和珅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大肆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聚敛钱财。和珅还善于理财,兼营工商业,开设银号、当铺、古玩店100多家,成为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府邸装潢胜似皇家园囿。
和珅府位于什刹海南岸(今恭王府),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建筑群落30多处,分中、东、西三路,各由五进院落组成,富丽堂皇,居室为金丝楠木所建。和府后花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园内建筑也分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假山池塘,曲廊亭榭,到处是奇花异木,有景观44处。
乾隆帝最宠爱的和孝公主与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成婚后,乾隆又赏赐给和珅圆明园附近一座名园——淑春园(今北大校园)。和珅借扩建避暑山庄之机,大兴土木。园内有别墅186间,游廊楼亭64所,四面假山环绕,方圆二三十里。园中有一大湖,湖中有座小岛,上建亭阁,下筑石舫,四周名花争妍,“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
和珅的贪污纳贿、作威作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不满,其中包括嘉亲王及刘墉、朱珪等大学士。
乾隆六十年(1795),已届85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决定于年底禅位。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一,举行内禅大典。临当受贺时,太上皇乾隆不肯交出传国玉玺。吏部尚书刘墉止贺曰:“古今安有无大宝之天子?”遂即入奏太上皇曰:“陛下不能无系恋天位之心,则传禅可已。传禅而不与大宝,则天下闻之,谓陛下何如?”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
嘉庆二年(1897)三月癸亥,刘墉任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时年78岁,为两朝元老,德高望重,时人称为刘相国。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亲政。当天,刘墉就受命兼任上书房总师傅,入内当值,以供嘉庆帝随时咨询。正月初四,刘墉率先带头弹劾和珅,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列举和珅种种不法情状。嘉庆帝当即下旨:“和珅欺罔擅专、情罪重大,着即革职,锁交刑部严讯。”
嘉庆帝遂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大学士刘墉、董诰及兵部尚书朱珪负责分头查抄和珅家产。和珅家大业大,众人分头查抄,整整忙了五天五夜,才盘点清楚,仅查抄清单就有109号。当即从和珅家中查出私库藏金6千余两,夹墙藏金2万6千两,地窖埋银300万两。
据中国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档》中的抄家清单记录:有1000两重的金元宝100个、1000两重的银元宝100个、黄金780万两,白银1838万两,金银器皿9475套,珠翠首饰29716件,玉器4634件……另有不动产土地8000公顷,银号43家、当铺75座、古玩铺13座、房屋449间,家产总值折合“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财产比清政府全国十年财政总收入还多。
嘉庆看了查抄清单,遂命诸王大臣会同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审,刘墉为主审官,董诰、八王爷永璇为陪审官,六部大员及监察御史分列两旁。和珅在事实面前,不得不认罪,共计二十大罪状。
直隶总督胡季堂上奏建议将和珅以“大逆”之罪,凌迟处死,各省督抚纷纷附议。和珅被逮以后,凡是依附过和珅的官员人人自危。嘉庆采纳刘墉建议,速查速决,赏和珅白练一条,令其自尽,不再株连他人,以安朝臣之心,政局很快便稳定下来。
嘉庆七年(1802),刘墉任领班首辅大学士,皇帝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刘墉已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鞠躬尽瘁,辅佐嘉庆皇帝整肃朝纲,励精图治,出现了短暂的嘉初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