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外加社会环境、经济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老年人如何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刘宗和对此进行解答。
□本报记者 常方方
调整生活方式
规律生活,紧缓有序。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活,有些要紧的事、想好的事,不要一拖再拖,贵在行动。遇到烦心事,不要着急,冷静思考定能解决。
健康饮食,不宜过饱。老年人的饮食应少油、少盐、少糖以及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饮食要节制,以七分饱为宜。
情绪稳定,“闲事”少管。遇事保持平常心,做到“情绪三少一多”:少操心、少计较、少生气,多找乐。尤其不要经常生闷气,心若向阳,所遇皆温暖。
适当运动,服老认老。要正视身体衰退现实,如骨质疏松、关节僵化等。“生命在于运动”,适当活动能减缓肌肉流失,维持平衡技能,还能充实生活。
充足睡眠,规律作息。老年人应早睡早起,睡前少玩手机,建议用热水泡脚,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保证睡眠充足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以6小时-7小时为宜,睡眠时间过多、过少均会影响精力、体力恢复及机体代谢排毒。
保持心态乐观
顺其自然,知足常乐。老年人应正视生老病死,对家庭变故、经济困难等要看得开、放得下。
心态积极,多多用脑。步入老年生活后,可以通过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预防痴呆,比如读书、写字、下棋,或者学习编织、刺绣、画画、雕刻等。
积极社交,发挥余热。积极的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愉快,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此外,老年人也可以找一份工作发挥余热,这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还能消除生活中的枯燥,激发热情。
自我调节,定期咨询。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因此要学会自我调节,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家人陪伴,聆听心声。家人应及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需求。除了满足物质需求外,家人应给予老人更多精神陪伴,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