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潍坊,吾心深处的眷恋与热望

(2024年11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昱荃

  5岁的时候,我会写我的家乡很大,有很大的城区,去百货商店可以坐火车,那条铁路叫胶济铁路。
  10岁的时候,我会说我的家乡是风筝之都,也许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天空、对远方产生了向往。
  20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坐上了南下的火车。那年的家乡是不舍的情怀,是青春的结束,是人生的起点。
  25岁时,我大学毕业,恰似羽翼初丰的幼鸟,怀揣着满腔热血与憧憬,只身闯入大城市的繁华丛林。彼时的家乡,是藏在心底、期待来日功成名就之时荣耀返回的地方。
  30来岁了,再看故乡,它的发展思潮澎湃浩荡,她愈发敞开怀抱,我的欣喜与期待在心底悄然蔓延。
  潍坊魅力,不止纸鸢飘舞、胶济铁路的悠悠旧影,更在于深厚底蕴与革新气魄的交融。
  二百多年前郑板桥曾留墨香,“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如此清正风骨深植城市脉络,滋养后人心灵,我的诸多同学受此熏陶投身仕途,从商者亦怀家国之情。
  遥想明清时期,潍坊“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繁华盛景,恰似烟火长卷,铺陈往昔峥嵘,“脚踏实地”四字,成为代代传承、永不磨灭的精神根脉。
  步入当下,潍坊凭雄厚的制造业与现代化农业,阔步迈向世界舞台。“潍坊制造”硬核有力量,寿光蔬菜声名远扬,儿时老家旁那望不到边的耕地、大棚,孕育出“绿色奇迹”。“你还没一棵葱高呢”这句戏言,如今也已成真。
  风筝会,是潍坊的高光时刻,万筝竞逐碧空,传统纸鸢携古韵,现代风筝绽新姿,引得世界目光聚焦。“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古老民俗化身纽带,串起全球情谊。
  复盘人生棋局,潍坊恰似心灵归处,棋盘纵横皆为深情,落子之处尽是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