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警惕“报班”诈骗
家长护好钱袋子

(2024年11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晓萌
  “爸,我要报培训班!”看似是孩子用心学习,实则是诈骗分子的陷阱。在“报班”诈骗中,骗子利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精心编织一个个借口,让家长掉入陷阱。潍城公安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近日,刘先生突然收到在校读书“女儿”发来的短信,让他添加一下自己的QQ,称要报名参加一个学校组织的培训课。“女儿”介绍,这个培训课由某高校的教授教学,机会难得,让他与学校“刘主任”咨询报名,并给了一个QQ号,让他添加。看到“女儿”积极主动求学,刘先生甚是高兴。随后,刘先生添加了“女儿”提供的培训班负责人“刘主任”的QQ号咨询详情。对方称确有培训的事情,总共三科,每科2.1万元,而且根据其女儿的意愿,都想参加,共计6.3万元。面对高额的培训费,刘先生有一丝犹豫。“刘主任”觉察出刘先生犹豫不决,便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这个培训班可以使孩子成绩有很大提升,而且国家对培训班相当支持,有大额补贴,缴费十天内会退还40400元。”面对骤降的费用,爱女心切的刘先生经过思想斗争,最终将钱转到其提供的账户上。随后,刘先生联系女儿班主任询问此事,才得知被骗,共计损失6万余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潍城公安分局民警介绍,此类诈骗主要有四大套路:套路一,非法购买信息,量身定制骗局。骗子从非法渠道获取学生及其家长的信息,再冒充学生,用短信、QQ、微信等联系方式发信息给家长称想报名参加培训班,需要缴纳费用。由于信息开头直接称呼“爸”“妈”,并自报姓名,很多家长看到信息会放松警惕。套路二,多种借口搪塞,躲避家长核实。在发信息时,骗子一般会以学生的口吻,称“自己的手机摔坏、进水、没电无法接听电话”“用的是同学手机”“正在上课”,来给家长制造一种情境,一方面消除家长在接到陌生号码发来信息时的疑虑,另一方面避免家长打电话核实。套路三,双重角色演绎,令人防不胜防。骗子知道冒充未成年的学生,直接让学生家长转账数万元,学生家长一定会小心谨慎、多方核实,所以骗子再通过冒充学校领导,对名师授课加以印证,打消家长疑虑。套路四,假借名额有限,制造紧张气氛。如果家长犹豫不决,骗子一般会以“名额马上没有”“不报名对子女影响很大”为由,制造紧张气氛,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爱子心切”的心理,要求马上转账或者汇款,实施诈骗。
  潍城公安分局民警提醒,遇到缴费等和孩子相关的事宜,请家长保持警惕,切勿着急转账,应当先通过电话、视频或见面等方式与子女或老师本人进行核实。不管骗子伪装成什么身份,绕多少圈圈最终目的都是“转账、汇款”,凡是涉及到财物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加核实确认,切勿轻信他人,以免财产受损。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存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