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CBA俱乐部杯
能为中国篮球带来什么

(2024年11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辽粤两支球队均在小组赛阶段便早早出局时,球迷不禁感慨“今夕是何年”,但这就是首届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俱乐部杯的魅力。11月17日,首届CBA俱乐部杯第一阶段小组赛收官,八强球队全部出炉,A组北控队和天津队出线、B组山东队和浙江队出线、C组上海队和山西队出线、D组新疆队和北京队出线。晋级的8支球队将在决赛阶段进行单败淘汰赛,最终决出冠军,比赛将于2025年2月的第二个联赛暂停期期间举行。

  “小鬼当家”
  “杯赛是给年轻球员的舞台,怎么演就要看他们自己了。”这是广东队主帅杜锋在首届CBA俱乐部杯首战结束后的感慨,也成为不少球队的共鸣。
  首届CBA俱乐部杯的举办时间是在CBA窗口期,一些球队主力被抽调至国家队,这让许多顶级球队缺兵少将,于是“小鬼当家”成为不少球队的主旋律。
  17岁的浙江队小将李悦洲成为受益的年轻球员之一。作为国青主力的他,年龄尚未达到CBA联赛的出战标准,但可以出战夏季联赛和俱乐部杯比赛。俱乐部杯首场比赛中,李悦洲替补出场21分钟,拿到7分2个篮板6次助攻的数据。随后与广厦队的较量,李悦洲又拿到11分1个篮板4次助攻6次抢断的全面数据。
  此外,常规赛只出战了5场的天津队球员郑昊燃,凭借场均17.8分2.3个篮板2次助攻,成为俱乐部杯比赛第一阶段场均得分第二高的本土球员,仅次于只出战一场的王睿泽;19岁的福建队小将刘金雨,常规赛场均只有3.9分,俱乐部杯比赛却能场均贡献15.5分3.8个篮板2.3次抢断1次助攻;为联赛筛选人员的辽宁队也充分给了年轻小将时间,于是张峻豪场均9.8分5.8次助攻、张陈治锋场均7.5分3.8个篮板。
  4场比赛结束后,新疆队主帅刘炜更是感叹:“俱乐部杯比赛对年轻队员的成长非常好,通过这样的比赛,他们在场上不紧张了,锻炼价值非常非常高。”
  球队黏合剂
  首届CBA俱乐部杯不光是年轻人的赛场,更是诸多球队的黏合剂。
  当常规赛第一阶段比赛打完,CBA迎来了一波外援更迭潮,联盟半数以上的球队都选择了更换外援,于是“磨合”二字成为了俱乐部杯的高频词。
  小组赛的4场比赛,包括山西队的哈里·贾尔斯、广东队的阿多尼·阿姆斯、青岛队的乔丹·米奇和四川队的尼文·哈特,都为新东家完成了CBA首秀。
  刘维伟留下了那句“打得好是乔丹,打不好成米奇”的调侃。而尼文·哈特更是首秀便砍下50分6个篮板6次助攻,让他成为本赛季和俱乐部杯历史上第一位50分球员。
  以往的窗口期,球队更换外援,只能通过队内训练检验成色,如今的俱乐部杯则探索出一条新思路。但显然,外援试练场只是俱乐部杯的衍生品,球队磨合才是各支队伍关注的重点。
  常规赛阶段1胜9负的上海队,在俱乐部杯开始前3天更换了球队主帅,卢伟指导接过教鞭。面对常规赛8胜2负的山西队,卢伟打了一场翻身仗,以88∶84拿到了首场胜利。赛后卢伟感慨:“一个多月沉闷的心情终于爆发出来了,希望球员再接再厉。”
  携着这股势头,上海队一口气取得杯赛4连胜,笑容也重新回到队员们的脸上。
  更换外援加上球队调整,也让俱乐部杯冷门频出。常规赛一轮未胜的江苏队赢下CBA“11冠王”广东队,常规赛胜率5成的南京队战胜联盟第二的新疆队。小组赛战罢,广东队和辽宁队均以1胜3负的战绩被淘汰出局,最激烈的B组更是出现山东队、浙江队和广厦队战绩相同的情况,即便广厦队同样3胜1负,但仍因小分劣势无缘晋级。
  杯赛还有哪些可能
  作为CBA成立三十周年的一份新意,首届CBA俱乐部杯只是联赛革新的一个新起点。
  过去这个夏天,球迷反复讨论中国球员如何适应国际赛场,其中便有关于外援使用政策和比赛时长的讨论。
  相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CBA联赛,“船小好调头”的俱乐部杯显然更容易“听劝”——于是比赛时长被缩短至每节10分钟、外援增加至4节8人次、末节放开双外援、放开球员年龄限制等,都从讨论变成了现实。
  小组赛的4个承办地,有3座城市没有CBA球队,其中定州赛区所属的河北省更是没有CBA球队。让更多球迷能亲身感受篮球比赛的氛围,这不仅是献给球迷的礼物,也是联赛社会价值的体现。
  而在未来,俱乐部杯显然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面对CBA尚未扩军的现状,如何盘活中国篮球这盘大棋,俱乐部杯有望成为最为关键的那枚棋子。
  早在新赛季开始前,便有诸多媒体人讨论,篮球能否效仿足协杯,给各级别球队提供一个交手的平台,俱乐部杯恰恰都符合这些构想。
  作为中国篮球改革最前沿的“试验田”,俱乐部杯的想象空间理应更大胆一些。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