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吃着蛇瓜演着戏 闫妮理解了剧中人

(2024年11月2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由张开宙执导的年代生活情感剧《小巷人家》完美收官。闫妮在剧中饰演的棉纺厂工人黄玲,性格温柔隐忍,但也会为了维护孩子和家庭的利益跟愚孝的丈夫周旋。闫妮表示,在表演过程中,她逐渐了解了黄玲这个人,觉得黄玲内核稳定、内心强大,身上既有传统中国女性以柔克刚的魅力,也有超越时代的女性力量。

  在不断探讨和排练中
  逐渐理解了剧中人物

  黄玲是南方人,而闫妮是西北人,不同地域的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会有差别。闫妮也是在跟导演不断探讨和排练表演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黄玲这个人物。闫妮提到了一句老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她觉得黄玲就很懂得个中精髓。公婆上门要求侄子们住到她家,黄玲为了图南高考宁可离婚也寸步不让;庄家年夜饭不让她和女儿庄筱婷上桌,她平静地带着女儿到灶台边上吃。
  黄玲也懂得什么时候付出真心,什么时候该及时止损。她把外甥向鹏飞当自家孩子一样用心照看,向鹏飞后来也诚心实意地回报了这个家庭;邻居老吴再婚,前妻留下的吴珊珊姐弟俩在重组家庭里被忽视,她会和宋莹一起关心两个小朋友。但吴珊珊长大后提出得寸进尺的要求,她也会坚定地拒绝。在闫妮看来,黄玲身上有超越时代的特质,那是一种女性的力量。
  剧中黄玲第一次爆发,就是好不容易排队买到肉,庄超英就告诉她,公婆和小叔子一家要来吃饭。庄超英走后她就变了脸色,忍不住骂脏话:“王八蛋,你们一家都是王八蛋!”这句台词是剧本里就有的,导演还在剧本上写了另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闫妮进入黄玲这个角色,代入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之后才真正理解了导演写的这句话的含义。“那个时候大家的条件都比较艰苦,买到肉很不容易,黄玲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吃一口肉。她又不是一个有什么想法不敢说的人,所以她就不懂礼节了,就骂了”。
  一笑一哭之间
  深刻体会两个女性的情谊

  《小巷人家》里,黄玲和宋莹的友情非常动人,尤其黄玲送宋莹去广州告别的那场戏,很多观众都为之落泪。宋莹在搬空的房子里发呆,黄玲穿着漂亮的裙子故作轻松地走了进来,甚至还轻盈地转了几圈。等宋莹坐车走了,黄玲回到自己屋子,整个人像垮掉一样,伏在女儿肩头痛哭不已。拍这场戏之前,闫妮想到了很多:“我在想,我应该怎么样走进去?那时候她一定是怅然若失的,因为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要轻松地走进去,让她走的时候也轻松一些……”
  剧本上写,黄玲送走了宋莹回来就哭了。闫妮拿到剧本后一直在思考,这场戏黄玲是怎样的哭法。到了拍摄当天,导演跟她讲,这场戏黄玲要像林黛玉一样哭。“他一说‘林黛玉’,呀,我一下子就找到那个感觉了。因为林黛玉是柔弱的,她肯定会扶着一个人哭。所以这场戏,我就扶着女儿哭,姿势像林黛玉,但我的哭声像刘姥姥。”闫妮表示,黄玲其实是非常清醒和了然的一个人,那一刻她想“了然”但根本没办法做到。拍摄时,导演把光影的变幻打在黄玲的身上,闫妮那一刻也更真切地体会到两个女性之间珍贵的情谊,印象特别深刻。
  把自身喜感带到戏里
  细腻展现生活中的欢乐

  剧中,蛇瓜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庄、林两家为了省下买菜钱在院子里种蛇瓜,没想到蛇瓜过于高产,大家吃腻了送人都送不出去。剧集播出后,蛇瓜在社交平台引发了讨论,网友纷纷询问这是一种什么蔬菜?闫妮在进组拍戏之前也不知道蛇瓜是什么样子的,拍戏过程中倒是吃了不少炒蛇瓜。在她看来,蛇瓜和《小巷人家》想要传达的精神很相似——“蛇瓜能做成各式各样的菜式,怎么吃都行。它不需要多么精细的照料就能长得很好,结很多蛇瓜,生命力很顽强”。
  闫妮的表演非常准确也非常生活化,能够轻松带观众入戏,贡献了不少喜感名场面——林栋哲借鉴庄筱婷作文把“我的爸爸”写成了庄叔叔,被爸妈联手教育,在隔壁听林栋哲哭诉的黄玲笑得不行,说话都掩饰不住笑意,观众也跟着乐开了花。“为什么我会在那场戏里演得稍微‘过’一点呢,这是我对黄玲这个人物的一个铺排,我希望大家看到这个时刻、看到黄玲的快乐”。
  谈到《小巷人家》里的喜剧成分,闫妮坦言希望把自己身上一些有喜感的东西带到这部戏里。她提到当年演《武林外传》的时候,导演尚敬对演员提了八字要求,“真实、准确、多变、传神”。“这八个字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我后来也一直在我的表演中摸索,需要不断地翻剧本,去跟导演聊、跟对手演员聊,不断地思考”。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