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雨天闲翻书

(2024年07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孔祥秋

  门前雨帘低垂,无人来访,也不宜出行,正是闲时光,独坐阳台,身侧五六七盆花草,可闭目听雨,可煮水弄茶,都是静心的雅趣。
  此间,是北方难得的雨季,我偏爱在这时刻闲翻书。
  不挑不拣,书架上盲抽一本,厚也在手,薄也在手,随意打开一页,任目光懒懒散散地望过去,不前不后地草草来默读。
  不可坐得太端正,身子斜了,书也斜了,斜斜地只看几行,眼神又游离开去,心思漫游。若那是草木文字,便想那草木在雨中的样子,想那花也斜了,叶也斜了,那红不刻意,那绿不刻意,放纵到肆无忌惮,松松垮垮大抵和我一样,没有了人前端端正正的形态。
  楼前原本是有一排广玉兰的,秀颀挺拔,花开也那么雅致,却不知为何,就在前几天被毫无征兆地砍伐了。这让我颇为感慨,城市的绿化树看似有形有神,其实是以失去自由为代价的。真正的树还是在荒野,枝丫纵横,可肆意如风。
  雨,让远远近近的草木放下所有,有了无拘无束的散漫。
  书,翻不了几页,再换一个姿势来读,依然不可以凝神静气。若那文字是描述山河的,心中自会有了峻秀和奔放。想那瀑布几跌几跃,在岩石上飞珠溅玉,在最后一跳里,成潭成溪,归河归江,滔滔向远。那水大概本来就是有梦想的,在雨的推波助澜下,成就了自己。
  当然,未必所有的人都要有梦。我小时候读书,老师问起理想,同学们大都情绪激动,但我总是有意地躲避着老师的目光,在他们慷慨激昂的声音里,默默地低下头、再低下头。这样的心态或许决定了我这一辈子波澜不惊。当然,高不高声,决定不了什么,但在岁月里要学会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努力成就自己,更要学会面对一个平平淡淡的自己。
  雨中,我常常想,幸福的姿势到底是什么样子?举手可摘星辰,俯身可采花朵,很多时候,回头想一想,才会懂得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
  其实,每个我们,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点和低谷,正如起起伏伏的山河,才显壮美。
  雨天读书,不适宜始终读一本。我喜欢换一本,再换一本,不同的质感在掌中会有不同的快感。历史本来很凝重的,若此刻来读,却如浓茶加了水再加了水,淡淡的,别有滋味。刀光不见了砍杀,如月光一汪;剑影没有了穿刺,如竹影映窗。忘了哪个帝王也无妨,错了谁的江山也无妨。我总觉得,没有了江山的论调才好。天下没有了旌旗和战鼓,从此岁月无痕,这才是最好的历史。轻轻的一页,薄薄的一纸,围起静静的一盏灯。
  雨,能否洗尽天下人心的万般泥尘,万国皆平和?
  每说读书,似乎都要正襟危坐,如此这般,才是搞学问的样子。我却独爱这雨天的读书,疏密无致的雨声,让人少了匠气和做作,少读一行,漏读一段都无所谓。如此,真能读出许多的幽默和新意。生活让我们身心僵化了许多,应该有些这样的随心所欲。雨,给了我们机会,让板结的心软软地化开,多好。至少,我常常这样想。
  朋友是读书的高手,总是将一字一词错错地高声读出来。懂他的人自然懂他,也就错错地附和了他,两两俱是心欢;不懂他的人自然不会懂他,就义正词严地强力来纠错,还一副深有学问的样子。朋友从不解释,只是哂然一笑。书,真的不可以读得循规蹈矩,如果如此一点一横就是学问,这学问只能算种子而已,无水难发芽,无土难生根。多一分散淡,也许会灿然花开。
  雨天里读书,我觉得可以让仅仅懂得的几个字得到一些滋润,不至于僵硬成结石。结石,是一种病。多年前,我得过肾结石,那疼痛让我终生难忘。医生说,那大概是平常缺水的缘故。
  风斜是一行诗,雨斜是诗一行,很多人的心里,实在太缺少波光云影。干涸,万物皆枯;雨落,众生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