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90后”国潮设计师王平,凭借自身独到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大众呈现出独具魅力的作品,在国潮设计中独树一帜,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潮流引领者。他以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将生活中的旧物“变废为美”,制作出精美的国潮服饰,为国潮赋予全新的定义。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使用废弃物品制作出漂亮发冠、精美华服
日前,记者在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见到王平时,他正在国潮文创馆内专注地教学生制作发冠上的花朵。从材料选择到花朵制作,再到整体造型的呈现,王平耐心地讲解每一个细节。学生们围在他身边,聚精会神地听讲,不时点头表示理解。在王平指导下,一朵朵精美的花朵逐渐成型。作为学校的特聘名师,王平致力于培养更多年轻“手造”人才、吸纳更多新生力量进入国潮设计行业,因而他平时不仅传授学生技艺,还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国潮文创馆内展陈着已经制作完成的发冠、华服,或华丽繁复,或简约大方,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每一顶发冠都仿佛讲述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华服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将中国古典文化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漂亮的发冠、华服乍一看像是用金银珠玉制作而成,其实所用的原材料是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泡沫板、大蒜皮、玉米皮等。
将潍坊元素融入创作,作品深受网友喜爱
大学毕业后,王平在昌邑市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谈及从摄影师跨界发展成为国潮设计师的原因时,王平直言:“起初是因为给顾客拍摄需要道具,而市面上很多发冠并不能呈现出我想要的拍摄效果,遂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想法。”
每当有了灵感,王平会立即画下来,从小积累的画画功底派上了用场。王平笑称自己是“捡破烂儿的”,别人不要的铜丝、铁丝、拍摄服、舞蹈练功服、家禽羽毛甚至是潍坊萝卜干都在他手里变成了可塑之“材”。
王平制作的《甄嬛传》华妃同款头饰,是最受网友喜爱的作品之一,这款网传价格不菲的发冠,他复刻出来的成本只用了几元钱——主体由泡沫板、塑料瓶子、废旧电线的铜丝、大蒜皮制作而成。王平的作品原材料成本很低,贵在富有创意,不少人愿意为之买单。
随着作品“出圈”,王平不仅收获了十几万粉丝和百万点赞,而且受邀参加了央视多个电视节目,为国内众多一线明星设计造型。
从寂寂无闻的摄影师到爆红网络的国潮设计师,不管是何身份,王平都不忘宣传家乡,他经常将潍坊元素融入创作中,不仅将潍坊萝卜皮涂上金箔粉变成花朵,还将潍坊风筝变成国潮服饰。
勇于创新,让古代服饰文化焕发新生机
王平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国潮服饰,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使作品更加自然,还让更多人对古代服饰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做国潮服饰对我个人来说,不只是满足了工作需求,更让我有了一种‘年轻人要敢于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生机’的使命感。我最近在与潍坊的非遗传承人交流,想为潍坊特色注入更多国潮元素。”王平说。
在王平眼中,省内各市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自然景观都是他的灵感来源。今后,他打算以城市之名,制作专属发冠,让作品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出“一冠一城”系列作品。
王平还向记者展示了一顶有着特殊意义的鹿角发冠。“这顶发冠是有故事的。多年前,有一位妈妈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我,希望她身患白化病的女儿可以戴上我的发冠拍摄美美的照片。我当晚立马着手制作了一顶专属于那位小朋友的发冠,灵感来源于《山海经》中的夫诸。”王平说,可惜的是,这条信息被千万条私信“淹没”,他最终没能联系到对方。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致力于公益事业,帮助更多人圆梦,让他们可以戴上精美的发冠、穿上漂亮的衣服,发现自己的美丽,重燃希望。”王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