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芙蓉
朋友买了几本新书,让我过去欣赏欣赏。买书,阅读,是我们俩的共同爱好。
我如约而至,开门瞬间,发现朋友满脸怒容,剑眉直竖。
“怎么了?谁又惹你生气了?”我问。
“唉,你说我怎么就生了那么笨的一个女儿?迟早要被气出高血压来。”朋友说。
她的女儿——燕燕,今年八岁,刚上一年级,正伏在茶几上做数学练习册,脸憋得通红,眼角挂着两滴清泪,手握着自动铅笔,却一直杵着,没有写一个字。
我探身问:“燕燕,会做吗?”“哇!”我的话像一根炮引线触到了孩子的痛点,她号啕大哭起来。我把孩子搂进怀里,慢慢安抚道:“别哭,别哭,咱慢慢来。”
不料,孩子却一下站得笔直,挺起胸膛对着朋友说:“妈妈,你教我时要温柔一点,你一吼我脑子就断线,什么都不会了。你慢慢地教我,我不就慢慢地学会了吗?你总拿倩倩跟我比,倩倩脑子快,我脑子就是慢,所以你要一点一点地教,我才能会呀!”朋友的脸色缓和了很多,她无声地望着孩子,眼里是疼爱又是恨铁不成钢的着急。
孩子勇敢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勇敢地承认了自己脑子慢的缺点,并勇敢地抗议妈妈把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她还在无意间提出了一个人们多年来一直讨论的话题——因材施教。对于倩倩那样脑子转得快的孩子来说,辅导快一点,要求高一点,督促勤一点,是好事。但对于反应慢的孩子,我们要更加耐心,多鼓励少贬低,多引导少指责。
燕燕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发生的另一件事。邻居小李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她邀请我陪她去商场买了一身新衣服,还去理发店做了个时髦的新发型。忙完这一切,正好赶上学校放学,我们匆匆忙忙去接她儿子。学校门口很拥堵,上千个孩子就有上千个家长,有的是年轻的爸爸妈妈,有的是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当然还有路过的行人和车……在这挨挨挤挤的人堆里找到一个人,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家长出门前就和孩子约好了接的位置,比如某一根电线杆下、某某书店的门口。小李担心地对我说:“今天出门匆忙,没跟儿子约定地点,我又换了行头,估计孩子要找不到我了。”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小男孩径直跑出来,穿过茫茫人海热切地投入到妈妈的怀抱。小李好奇地问:“儿子,这么多人,你怎么一下子就找到妈妈了?”小男孩抬起头,自信地说:“妈妈,你今天真漂亮,像一道光,我一眼就看见你了,你以后也要这样漂漂亮亮的哦。”看来,不仅仅是父母希望儿女成为他们的骄傲,孩子也希望父母是自己眼里最亮的那颗星,互相照耀,成为彼此生命中那道不可磨灭的光。
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从他们的真言真语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同时,也让我们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勇敢地表达内心的需求与感受,用真诚与善良去温暖彼此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