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韩其序
3月17日,潍坊市中医院义诊团队成员携手春雨义工等一行20人,第190次走进这座海拔800多米的山村——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杨集社区)。与以往不同,这次他们带去了远程诊疗系统,让这里的“高山爱心诊所”从此有了“云诊断”,乡亲们终于可以“零距离”与潍坊市中医院专家面对面问诊。
当日清晨6时许,潍坊市中医院义诊团队成员和春雨义工早早集合,不顾气温骤降的寒冷,热火朝天地准备物资。除了远程诊疗系统,大家照旧携带心电图机、血糖仪、血压计等诊疗设备,还有社会上捐赠的价值500多元的常用药品以及医院自制药剂。
进山的道路虽然经过多次整修,但依旧陡峭。大家冒着山间的寒风,把物资运到了“高山爱心诊所”。这里的老人早早地站在村头,等待着义诊团队的到来。笑容驱散了大家身上的寒意,现场气氛逐渐热烈了起来。
随后,远程诊疗系统在诊所安了家,让老人们感到十分新鲜。当连接成功后,远在城区的潍坊市中医院专家出现在了屏幕上。今年87岁的老人李守英和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玉勇开启了线上问诊,得知老人常年头晕、乏力,还有双手震颤等症状,王玉勇初步判断是周围性眩晕,并为老人开了药方。
这样的义诊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有了这个远程诊疗系统,老人们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细致的诊疗服务。”潍坊市中医院医疗部主任毕文华介绍。义诊结束后,大家与老人们一起包水饺。“你们来了,我们开心得像是过年,过年一定要包顿饺子才行。”李守英老人说。
“高山爱心诊所”从建成起,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潍坊市中医院医疗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和春雨义工都会准时出现在那条崎岖的山路上。大家坚持给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体检、看病、抓药,帮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如砍柴、挑水、扫地等。
据了解,村里原有140多人,因位置偏僻,年轻人相继外出谋生定居,现在村中仅有10名老人留守。这些老人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也近70岁了。村里原先没有诊所,老人们生病只有等到病情实在靠不下去了,才下山就医。2011年7月31日,在各方的努力下,春雨义工在村里建起了“高山爱心诊所”,潍坊市中医院常年组织青年志愿者上山为老人们义诊、服务,至今已开展义诊190场。
13年的持之以恒,换来了老人们的健康安心。不仅是现在,在未来的每一个月,只要老人们需要,只要群众有健康需求,义诊团队和义工都将始终奔跑在护佑群众健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