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摄食障碍,相信不少市民并不了解。什么是摄食障碍?摄食障碍该如何分类?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聂纪伟。
聂纪伟表示,摄食障碍主要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典型表现是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体重、体型过度关注,常由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特定的文化因素引起。
根据病因、表现,摄食障碍分为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暴食障碍、异食癖等。神经性贪食是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的一种摄食障碍;神经性厌食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摄食障碍;暴食障碍是一种以周期性出现的暴食行为为特征的摄食障碍,患者在短时间(一般在2小时以内)进食超出常人量的大量食物,发作时感到无法控制进食,进食后感到痛苦,通常不会出现代偿行为,如引吐、导泻、过度运动等;异食癖是指儿童持续性地(超过1个月)进食非营养性、非食用性物质,如泥土、颜料、头发、肥皂、树叶等。
聂纪伟提醒,若发生摄食障碍时间较短、症状较轻时,可无明显不适;若发生长时间摄食障碍,会严重影响健康。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和强迫症状,心境不稳定、易激惹以及社交退缩。部分患者甚至会有自杀倾向,也可能会并发其他躯体病,危及生命。建议摄食障碍患者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