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在医学上称为呃逆,生活中不少老年人有反复打嗝的情况。那么,打嗝是怎么引起的?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11月26日,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艳。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呃逆分为三种类型
家住奎文区今年76岁的宋女士,饭后经常出现打嗝的情况,而且持续很长时间,这让她十分苦恼。“有时候连续两三天都在打嗝,跟别人说话也觉得不好意思。”宋女士说。
高新区80岁的市民王先生也经常打嗝,只要吃饭速度稍微快一点就会出现打嗝的情况,因此他每次吃饭都小心翼翼。“我已经细嚼慢咽了,但有时候饭后还会打嗝。”王先生说。
刘艳表示,呃逆为膈肌不自主地痉挛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使之突然下移、空气快速吸入呼吸道内,而声门或气管上端的声带迅急关闭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声音。健康者进食或饮水过快或过多使胃骤然扩张,大笑、饮酒或姿势体位改变时肋间肌或膈肌所承受的压力骤然改变,都可导致呃逆,这种呃逆多自行消退。出现膈肌痉挛持续48小时以上为顽固性呃逆。
呃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功能性呃逆。多数是人在饭后、酒后或突然受到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这种呃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暂,多由于吞咽的食物通过食管时刺激膈肌所致;心因性呃逆,也属功能性呃逆,多由于受到某种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致。
中枢神经性呃逆。中枢神经性呃逆又分为两种类型:神经性呃逆,多见于神经性脑部病变,如脑炎、脑肿瘤、脑积水、脑膜炎及脑血管病患者;中毒性呃逆,多见于酒精、环丙烷、铅、巴比妥类中毒。
周围神经性呃逆。胸肺部疾患,如纵膈肿瘤、食管肿瘤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心包炎、肺胸膜或支气管疾患等;膈肌疾患,肺炎并膈胸膜炎、膈疝等;腹腔内疾患,如胃扩张、饮食过饱、胃肠胀气、胃炎、胃癌、膈下脓肿、肠梗阻、肝胆疾患、腹部手术后腹胀、急性阑尾炎、出血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等。
预防呃逆试试这些方法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器官逐渐老化,呃逆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经常打嗝的老年人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吃饭时要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不大声说话,不看书读报;不要吃酸辣刺激、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尽量吃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胃部保暖;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做好疾病的控制,避免基础性疾病引发呃逆,若有原发性疾病,应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诉医生;预防胃肠道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保持心情舒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