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刘志江在传承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

他让潍坊风筝演绎“宇宙级”浪漫

(2023年04月0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志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
  3月29日,在十笏园班墨坊(飞行者)风筝工作室里,50岁的刘志江正在为潍坊国际风筝会做准备,去年,全网爆火的“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就是他担任的总设计。在此之前,他的大批作品被国内外展馆、个人收藏,部分作品参加各项工艺赛事展示并获奖,为潍坊风筝文化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万勇
           实习生 薛冰心

  今年是第34年参加风筝会
  刘志江是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驻馆风筝专家、国家一级风筝裁判、潍坊市风筝协会监事、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风筝研发中心主任、班墨坊(飞行者)风筝工作室创办人。1989年,16岁的他考入潍坊市首届专业风筝技校,毕业后在国际风筝联合会潍坊风筝研究所从事风筝设计、展览和开发工作。“潍坊市风筝技校是1989年由市政府主办的,我是第一届,当时共录取了20名学生。”刘志江说,在校期间他受教于韩福龄、康宝忠等十几位潍坊风筝名家,风筝制作技艺也是在那时基本掌握。
  1990年春,刘志江和同学以学生身份第一次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制作了长15米的胡派龙头风筝参赛,此后,他几乎年年参加。“今年是我第34年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刘志江说,这次是以参赛队员的身份参加,制作了风筝作品“龙腾虎跃盛世中华”。
  致力于传统风筝技艺传播
  刘志江为潍坊国际风筝会设计过无数作品,其中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去年的“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当时放飞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还能缓缓出舱在天空漫步,技艺高超,令人震撼。“这款风筝从构思到画好设计草图只用了15分钟,又用三天时间定稿,与20多位风筝艺人打磨几个月制作完成。”刘志江介绍,这款风筝运用了传统工艺——“风筝碰儿”,即风筝中带有附属机关,放飞时只要将“风筝碰儿”放到线上,就会随风自动与风筝对接。
  最终,“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不仅获得了第39届潍坊国际云上风筝比赛银奖,同时还荣获第3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世界风筝锦标赛金奖,央视新闻、新华网等媒体也进行了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放飞视频在国内外主流媒体播放量达到了上亿次。
  作为潍县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刘志江,一直致力于传统风筝技艺传播,并不断创新。2005年左右,刘志江自筹资金数万元先后创办风筝论坛、风筝之窗网站、中国风筝网,搭建了与国内风筝制作人交流的平台,成为国内风筝技艺网络传播先行者之一。
  “近几年风筝制作面临工匠经验少、技术生疏、投入少等问题。”刘志江说,他也在积极努力争取,培养年轻人才,想把潍坊传统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此外,他还在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合作设立工作室,推广宣传传统风筝,让潍坊风筝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