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美食潮玩配音乐
这场“夜宴”超燃

第二届城市消费节火爆进行

(2023年04月0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31日,为期10天的2023潍坊第二届城市消费节暨山东手造·潍有尚品手造文化节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南广场拉开序幕,赏樱花、逛文创、品美食、听音乐,一场精彩纷呈的城市“夜宴”点亮夜经济,掀起了一场嗨吃嗨玩的吃货风暴,也让文创工作者感受到了艺术春天的到来。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
记者 李洪明

现场汇聚全国各种美食,吸引吃货排队购买品尝
  3月31日傍晚6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群汇聚到潍坊第二届城市消费节暨山东手造·潍有尚品手造文化节现场。50个特色美食摊点装扮一新,烤肉串、臭豆腐、奶油饼、旋风薯塔、烤鱿鱼、冰粉等美食应有尽有。有不少市民举家出行,孩子们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频频伸手“点单”,家长们则一一满足。
  晚上7时以后,下了班的青年男女陆续拥入现场,纷纷变身吃货,穿梭在摊位之间,挑选着各种美味。一名小伙在卖肉串,在烤制肉串过程中,身体也没闲着,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起来,活力四射的表演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到了晚上8时,现场已是人山人海,摊位前摩肩接踵,一个个美食摊前排起长队,摊主们使出浑身解数,加紧制作美食。
  承办方发放了消费券,每张可抵5元,刺激更多的人手持消费券购买美食。在一个卖烤肉串的摊位前,等待购买的顾客排起了四条长队,当晚的肉串全部卖空。“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节会活动,今晚的销量创下10年最高纪录。”摊主激动地说,当晚共卖出3300串,收入3万多元。
多位大师现场展示技艺,乐队助阵上演国风盛宴
  在南广场入口处,一对来自青州的城市IP“峱宝宝”迎接观众入场,憨态可掬又不失威武,吸引了众多市民拍照留念。流动文创车上,一件件文创产品创意满满,让市民们爱不释手。
  入口两侧是12个手造项目,彰显着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件件色彩艳丽、造型夸张的面塑作品摆在展示台上,来自昌邑的潍坊工艺美术大师刘廷森现场演示捏面塑技艺。一名儿童一边认真学习,一边让妈妈录制视频。
  潍城区北关街道偏凉子社区的“95后”木匠于楷文,将一件件形象逼真的木雕作品带到了现场,木梨寓意永不分离,南瓜寓意不要难过,一对蘑菇寓意不再孤独……贴切的比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很多人花二三十元买上一件。一晚下来,于楷文收入3000多元。于楷文出生在木匠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掌握了木匠手艺。如今,人工赶制家具已经没有市场,他突发奇想何不用这些工具记录现代生活,原本生活中的常用物件,经过他潜心琢磨、不断创新,变身为一件件文创作品,他也成了一名网红文创青年,去年年底通过网络接到一个20万元的大订单。
  风筝是潍坊的名片,潍坊风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韩臻与儿子在现场摆摊,讲解风筝的扎制方法,宣传风筝文化。“手造作品只有来到大众面前,才有市场,才能更好地传播手造文化。”韩臻说。
  在演出舞台上,一场国潮模特展演让人大饱眼福,穿越时空的古代服饰,搭配时尚的发饰,处处彰显着东方文明的魅力,这些都出自“90后”摄影师王平国潮创意设计团队的设计。
  来自昌乐县鄌郚镇的摇滚音乐会,将当晚的活动推向高潮,12名摇滚乐手手持鄌郚吉他轮流登台,一支支令人陶醉的曲子倾泻而出,动听的音符在人们心中律动。
  “听着音乐,欣赏着艺术品,吃着特色美食,感觉真好。”在现场,一对情侣说。
新加入手造文化节,提升了夜经济的文化内涵
  市文化中心南广场从去年举办第一届城市消费节和凤溪地万物集夜市就火爆出圈,客流量每天高达4万人次,赢得市民广泛赞誉,凤溪地滨河步行街获评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正在举办的第二届城市消费节,总结去年成功经验,新加入手造文化节,增加文化元素,提升了夜经济文化内涵。
  第二届城市消费节火爆和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周边是成熟的消费圈;二是环境优美,市文化艺术中心是我市最大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观光塔是潍坊地标性建筑;三是政府强力拉动,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各部门掌握丰富资源,各种节会资源要素齐全;四是成功运营经验和专业的策划水准;五是不求经济效益,放大社会效应。
  本届城市消费节活动以“花”为媒,以“节”造势,助力文化宣传的同时促进消费升级,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一场热闹的消费盛宴,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