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3月30日,“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一位拥有554万粉丝的大V博主金某发视频称,自己才25岁,就被确诊肝癌晚期,引得无数网友纷纷泪目,留言心疼博主,愿意捐款出力。但怜悯和同情在视频最后两秒戛然而止,随着“本期视频内容纯属虚构”字幕一闪而过,众人由悲转怒,一边倒地指责博主虚构事实、欺骗感情、为博流量不择手段。
(据红星新闻)
此类事之所以引起愤怒,不仅是因为网友们被这些“爱心黑洞”坑了钱,更多的是他们消耗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同情关爱、相互守望。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卖惨”是短视频、直播、电商等领域中的一大“流派”,主打在善良网友的泪点上,甚至在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上试探。无论是假扮“黑道恶师”招摇撞骗,还是“为爱冲锋的勇士”开直播带货,抑或是网红主播利用虚假身份和感情来诱骗老年消费者……这些发布自己或他人所谓凄惨经历的视频,最终都被证实是剧本演绎。
可以看出来,这类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卖惨”来吸引网友同情,在获得流量关注后,再通过打赏、带货等方式“翻身上岸”,最后达到赚钱的目的。孰不知,这些靠剧本演绎的“烂戏”,不仅挑动了社会神经,浪费了公众关注,更搅乱了整个网络空间的生态。
网络是公共平台,说什么、做什么,都要考虑公序良俗。所谓的“纯属虚构”,非但不能成为挡箭牌,更不能成为消费民众善心的搪塞之词。那些动辄粉丝百万的红人们,既然吃着流量这口饭,就更得守好起码的底线,用歪风邪气去博取流量,终究走不远。没有人想要生活在一个充满骗局、虚伪、背信弃义的网络世界里,不要为了流量自毁前程,要不然飞得有多高,跌得就有多狠。
眼下,全网正在开展“清朗”行动,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相关部门对平台规范作出明确指引,不少低俗网红遭到全网“封杀”,其中信号可谓鲜明。各大平台也要多长记性、少捧臭脚,提前做好内容把关,谨慎利用流量倾斜,别让网络成为戏精骗子的舞台。